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是实现教材和教学有效沟通的重要桥梁,教师队伍建设是大学课程建设的基本环节与重要保证。要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需要从建设优秀的大学语文教学团队、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加强青年大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等方面,着力加强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他的《成相》是中国说唱文学之祖。相即鼓形的拊,成相也就是击拊,后来演变成曲调的一种。《成相》全文共分四篇,每一章由三、三、七、四、七五句组成,第一、二、三、五句押韵,格式统一、节奏鲜明。它的来源与《诗》及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成相辞有关。《成相》对汉乐府民歌、唐变文、宋话本及部分唐宋词与说唱文学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荀子美学思想研究的三十年,大致可以分为研究的开拓、尝试期(1978~1986)、稳步发展期(1987~1997)和体系建构与理论突破期(1998~2008)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研究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是也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荀子美学思想研究的进展与状况是我们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至于在以后的研究中走弯路,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荀子的美学思想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类"观念及其"知通统类"之道的基础上,把五经的不同艺术特色做了划分;提出了以"正声"或"雅声"为标准的文艺批评观;将"成文而类"看成言辞辩说的最高标准。荀子的这一贡献,为儒家经典典籍及经典诠释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出发,苟子将“道”的重点看成是礼义之统的人之道,主张以人道掌握并治理天道。在此基础上,他将“明道”看成是诗、乐等艺术的理论旨归,第一次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将“中和”之美提了出来,把追求“中和”之美看作是“明道”文艺观的基本原则。他的“明道”的文艺观,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以明道”说的先声。  相似文献   
6.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文论观点。这种"不平衡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相适应关系",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酝酿并深深根植于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之中;同时,希腊神话这一特殊艺术形式所散发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是对这一关系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形态之一,它适应儿童的审美天性,契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满足儿童的诗性智慧以及多层次的审美需要。儿童文学作品中包含的童年情趣、成人视角的积淀以及特有的艺术韵律,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质和诗性智慧,有着丰富的美学蕴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天生人成思想是荀子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荀子将人文化成看成诗乐艺术发生的缘由与理论旨归,充分重视诗乐在儒家人格修养以及社会安定、国家政治中的作用。他的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文以明道的文艺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是西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在小说创作中,作家充分把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两种叙事模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时间叙事的多向性、非线性和非对称性与空间叙事的液态性运用到小说创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