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658篇
科学研究   373篇
体育   185篇
综合类   7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与健康中国建设耦合协调度及未来前景,在分析体育产业与健康中国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体育产业与健康中国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修正GM(1.1)预测法对我国东部地区11省市2013—2017年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预测未来10年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1)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与健康中国建设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2)东部地区11省市两大系统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且二者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体育产业系统发展水平比健康中国系统波动性更强,体育产业成为缩小区域发展差异的有效路径依赖;体育产业发展对健康中国建设的驱动作用较弱,而健康中国建设对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作用较大。(3)东部地区11省市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性在逐年稳步上升,但演进与提升速度较缓慢,协调关系始终处在勉强协调阶段,且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从北向南的空间格局大体上呈现“高—较高—高—较高—高—低”,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耦合协调水平演进与提升速度明显加快,但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并提出建议,以期服务实践。  相似文献   
2.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时序、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均表现出增长态势,空间分布呈东中西阶梯分布,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好于体育产业水平;耦合协调度发展缓慢,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正向聚集特征,且聚集程度逐年递增;东部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度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并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体育产业均衡发展;挖掘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完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协同发挥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进程中的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创新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对我国转基因技术应用中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并系统分析政府、生物科技公司、转基因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转基因作物种植农民、消费者、科学家和社会组织间的利益关系,最后对如何协调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投入的供应链协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玉明  汪贤裕 《预测》2007,26(4):54-58
本文讨论在供应商和销售商的边际成本都随产量递增的情况下,回购契约是如何协调供应链的。重点分析了销售商的订货策略,供应商最优契约的设计以及节点企业资源投入状况与供应链协调的关系。结果表明:(1)供应商的最优回购契约是:供应商允许销售商对剩余订货全部按批发价退货,同时确定一个较高的批发价;(2)供应链能否协调不只是一个契约设计问题,还受各企业资源投入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蒋歆 《现代情报》2006,26(11):146-147,151
从分类标引方法,分类标引专指度、完全度、协调度、一致性和差错率等几个方面叙述了分类标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研究了以β二酮及酯作为配体的六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并用DTA-TG和TG-DTG技术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根据分解热估算出配合物的断裂键能。  相似文献   
7.
环境的包容性和复杂性对战略柔性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环境的动态性而提出的战略柔性可以帮助企业应对环境的变化。然而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仅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还具有包容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战略柔性忽略了环境包容性和复杂性的影响。对环境的包容性和复杂性、战略柔性实施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解决了理论研究中的不足,为企业更好地通过战略柔性保持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究城乡发展现状中,城乡统筹视野下的"人才-智力"资源的存在与流动状况,解读高校与地方基层"人才-智力"资源互动的现存方式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造成"人才-智力"资源流动率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以高校作为核心纽带,以基地共建作为主要途径,实行"人才-智力"资源互动,突破城乡二元体系的束缚,以实现城乡之间的有效互补和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9.
In the reconciliation of rational-choice and social-influence approaches to media choice offered here, the choice process is decomposed into two subprocesses. In the first subprocess—that of rational choice—decisional ambiguity frustrates complete optimization. Optimization is partial, yielding a set of effectively interchangeable media alternatives over which the user is indecisive. In the second subprocess—that of social influence—imitation, deference, and other cues act on the set of interchangeables, yielding a single ultimate choice. If in the social-influence subprocess there are benefits to coordinating with others, group choice crystallizes around a single media alternative. If these benefits are absent, individual choice remains idiosyncratic, with each decision maker making random choices within the set of interchangeables. In organizational life, media choice transpires sequentially, with each choice conditioning a succeeding one. In its dynamic form, the present model explicitly incorporates such sequential environments: The twofold choice process transpires iteratively within individual decision sites (in the multiple purchasing decisions of a committee, for example) and sequentially across decision sites (from committee to individual, for example). The model generates considerable empirical implications. As decisional ambiguity grows, the rational-choice component of the choice process shrinks, implying upper-bound conditions for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rational-choice statistical models.  相似文献   
10.
加强家校合作是新课程实施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但是重智轻德等落后的家教观与新课程提倡的全面和谐发展观相背离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视家长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教育潜能 ;另一方面要探索家校合作的新策略 ,建构“学校领导家庭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