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央苏区开展的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革命理论教育、党内民主与政策教育、反腐专项斗争与防腐专项教育相结合、加强反腐防腐制度的宣传教育、干部廉政作风率先垂范是中国共产党在廉政教育中的宝贵资源,具有本源性教育功用和德育时代价值。总结提炼苏区廉政教育经验,运用其廉政文化教育价值,对推进当代大学生的廉政信念、廉政精神、廉政价值观、廉政制度、廉洁作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文化民主思想与实践初探(1927-1934)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正确把握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及文化斗争四者的关系,在开展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的同时,重视以战争为中心的经济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文化思想,主张经济文化民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邓子恢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者 ,在中央苏区时期任财政部长 ,其经济思想异常丰富。他在《恐怖的生活》一文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 ,领导了闽西土地革命 ,建立与完善中央苏区财政制度 ,提出了发展集体经济 ,保护中小商业 ,处理“剪刀差”的对策。并且经济工作方法极其得当 ,经济成效极其明显 ,促进了中央苏区的发展 ,也为解放后国家的经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时期的教育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校教育,另一个是社会教育。而社会教育又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军队里面的社会教育,另一个是面对普通群众的社会教育。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在中央苏区时期,都体现了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色彩。而它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西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1):52-59
中央苏区经济动员立法涉及的众多经济领域,是中央苏区经济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和促进了战争环境下的经济建设,为革命战争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并改善了苏区人民的生活;同时为抗日民主政权和解放区的战时动员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今天中国战争动员法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钦胜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5)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从革命的视角出发,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对知识分子的基本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探索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后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正确制定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何旗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57-6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对民生问题的思考、有关论述以及践行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民生思想。尽管这一思想是以后才明确丰富起来的,但在中央苏区时期就显出其雏形。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渊源: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历史之源;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之源;以科学总结我国革命斗争经验为实践之源。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小学教育是中央苏区苏维埃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小学教育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涤清错误思想的影响,坚持小学教育的导向性;加强立法工作,重视小学教育的法规性;坚持群众路线,体现小学教育的群众性;积极创造办学条件,确保小学教育的长效性;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小学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后,面对中共临时中央推行"左"的"进攻路线",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在领导中央苏区的军事斗争实践中所作出的军事决策,都力求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从而能够指导苏区军民夺取对敌斗争的胜利,也呈现出周恩来军事决策的基本特点。这些基本的特点主要包括:坚持军事决策的实践标准;贯彻军事决策的全程指导原则;确保军事决策机制的有效性;作战决策着眼于贯彻既定的作战方针;紧急时刻果断独立地作出战场决策;等等。深刻认识和把握周恩来军事决策的基本特点,对于全面研究周恩来的军事理论与实践、深入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工农群众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教育,带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为革命战争服务的教育,带有鲜活的战时特征;是以广大的工农劳苦大众为主要实施对象的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启示当代社会必须重视社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必须灵活多样,勤俭办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