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04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236篇
综合类   10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桂平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3):82-83,101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从当前国内外体育教学现状、未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以及体育教学改革中的矛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13名世界优秀男女铅球运动员的投掷出手技术规格和形式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正确清晰的用力模式,促进铅球投掷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张正红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44-445,44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惠振豹各项素质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了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惠振豹的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训练模型,为教练员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非优势手练习对提高普通大学生铅球成绩的教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球教学中,运用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理论,合理采用非优势手练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铅球成绩与对照班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还对练习者心理因素的调节,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对大脑另一半球的开发,使大脑左右两半球均衡发展,对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开发学生智力有着明显的改善.因此,非优势手练习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新老两代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三维摄影解析和运动学的方法,对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李梅菊等在2003年石家庄全国田径大奖赛上的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前国手李梅素、黄志红和隋新梅进行了对比,发现我国新老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维数字测力铅球仪对青少年运动员在整个投掷过程中的施力特征与动作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完整推铅球动作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的作用力曲线与铅球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最后用力动作过程中,合力曲线呈“双峰型”;(2)在最后用力开始左脚着地瞬间力值逐渐增大,到右腿蹬转使运动员身体由侧对投掷方向转为正对投掷方向瞬间出现第一次峰值;在推掷臂肘关节夹角约为90°时出现第二次峰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男篮队员3分球投篮的准备时间、准备动作和投篮方式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男篮的3分投篮时的准备时间比与赛队长、跳投能力不如与赛队,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高速摄影等方法对女子大学生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女子大学生铅球运动员左侧支撑和蹬伸用力效果较好 ,为动量传递奠定基础 ;“鞭打”技术中用力顺序存在不足 ,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欧小健 《体育科技》2002,23(3):25-28
假动作是篮球运动的一种手段 ,在比赛中合理运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青少年篮球训练应重视对假动作的培养和训练。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 ,对假动作的类型和运用进行分析 ,并提出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旨为青少年篮球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篮球比赛罚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临场心理状态的调试方法和训练方法,供同仁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