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宽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沉浸理论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沉浸体验以及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满意度是否会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转移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利用SPSS和AMO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假设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知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用户满意度负向影响转移行为。  相似文献   
2.
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研究对帮助社交网络用户更好地规避社交网络安全风险、推动社交网络平台开发商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具有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基于社会认知和保护动机理论,构建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反应效能是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感知威胁和自我效能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回避行为对信息安全保护意愿产生消极影响,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意愿对信息安全保护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搜集和分析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人工智能在图书情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从研究热点看,国外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在信息检索、社交媒体内容分类及情感分析、知识问答方面的应用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在网络舆情分析、图书馆智能搜索和推荐服务、社交媒体网络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应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视觉搜索和语义搜索、智慧图书馆服务、社交网络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对隐私与安全的影响4个主要方向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基于客观数据构建行之有效的社交网络舆情生态评价方法对网络生态治理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采用机器学习、敏感判断、关键词抽取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了社交网络舆情生态性评价算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基于Adaboost的集成学习方法,利用差异方法、特征集合构造分类器之间的互补效应,通过有效聚合多个基于统计和基于规则的情绪分析器,构建出情感分析模型,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支撑。实践层面,本文选出东北、沿海以及西部几个代表性区域运用所构建的评价算法对区域生态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结论]该评价方法的构建为政府、网站、网民携手净化社交网络空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社交网络舆情主题图谱的构建及调控策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微  王晰巍  贾若男  郭勇 《情报科学》2019,37(6):157-162
【目的/意义】 4G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微信的普及使用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微信 公众号生态性评价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微信公众号了解自身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推进微信公众号的建 设。【方法/过程】本研究从“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生态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层 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微信公众号生态性评价指标。【结果/结论】通过对国内企业、政府和高校3个典型行 业15个具有代表性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实证分析,证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研 究在理论层面为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实践层面能够更好地指导微信公众号运营商提升 平台对外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通过对新文科背景下大数据产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及国内外高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我国新文科背景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建设模式,促进我国高校本科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网络爬虫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选择国内外18所典型高校为样本,对新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目前新专业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痛点。[结果/结论] 提出以跨界学科联合培养为根基,多层次教育混合培养为方法,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为手段,产学协同育人培养为导向的新文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塑造符合新文科建设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及业务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随着智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各种智媒体平台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通过获取用户信息数据,分析用户信息行为了解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信息服务质量。[方法/过程] 本文以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为基础,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智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 数据结果表明,智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且用户满意度正向影响信息交互行为。本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完善智媒体的交互功能,对企业智媒体平台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通过用户聚类,调查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不同参与时间以及不同影响力的主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方法/过程]文章将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的主体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政府官微(GO)、主流媒体(MM)、意见领袖(OL)和普通网民(ON),将主体参与时间、影响力和类型作为聚类系数,通过Canopy和K-means聚类算法进行用户群体聚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紧急突发事件期间,政府官微(GO)、主流媒体(MM)和意见领袖(OL)是事件信息源,在信息传播网络中占主导地位,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最强。公众则主要助力于信息的转发和扩散,并且其信息来源于其他三类主体。对于信息传播主体而言,越早发布信息就越容易被公众接受,进而拥有更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利用知识图谱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是网络舆情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新问题,结合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推动社交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对知识图谱、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校园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中的实体、关系和过程模型,并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舆情事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政府官微在舆情引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从"故事线"和"时间线"两个方面对舆情事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高校舆情事件在爆发初期、事件调查进展期、事件调查结果期呈现不同的情感倾向;高校舆情事件的传播媒介在移动端和非移动端传播差异不大;舆情夜间传播活跃度高于日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