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勇  张扬  秦毅  钟媛  尹淑英 《编辑学报》2020,32(1):30-33
以科技期刊对码的使用为切入点,分析探索科技期刊在新型应用场景下的媒体融合实施路径,归纳总结科技期刊使用码的种类和特点,分析科技期刊使用码的本质、诉求和存在的问题。建议科技期刊可以采用深挖内容资源、与专题策划相结合、尝试增加科普内容、合理美观布局等措施实施基于二维码的融合出版。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科研人员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人才要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关乎各国人才战略。分析科研人员流动的性别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流动模式,同时有利于国家人才引进机制的完善。[研究设计/方法]在分析流动频次、回流倾向、流动时期选择的性别差异基础上,提出三个研究假设,根据假设提取并分析了ORCID数据库中截止2017年底的有跨国流动经历的26,315位科研人员简历。[结论/发现]①科研人员在流动频次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科研人员的流动频次少于男性;当流动次数增加时,对应人员比例降低;②在回流倾向上,女性与男性并无显著差异,英国的男性和西班牙的女性最倾向于回流;③科研人员在流动时期的选择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均在职业生涯早期流动更多。[创新/价值]揭示了男女科研人员在流动中的不同倾向,为进一步探讨不同背景和条件下的差异现象及本质并寻求解决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国际化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面向国内科学家国际化学术交流需求的步步逼近,研究建立中国科学家国际化识别的解决方案。[方法/过程] 分析人名唯一标识符的发展特征和研究者识别国际规范的发展趋势,基于ORCID研究提出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化标识服务方案。[结果/结论] 创建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提供中国科学家"全球学术身份证"标识服务,并嵌入科研工作流的投稿、文章发布、存储等环节。iAuthor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5 000人。大数据时代下不同系统的信息精确识别和互操作,将依赖于更多重要中间组件,例如国际唯一标识符。iAuthor建立的中国科学家国际标识符服务,将可能支持更多来源的信息资源在研究型图书馆实现融汇和互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研究者唯一标识符是解决机构知识库(IR)作者名称歧义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型研究者唯一标识符ORCID在IR中的整合应用,构建基于iAuthor的IR整合方案,以期对国内IR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ORCID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案例分析,为IR解决名称歧义问题、构建作品认领机制、完善科研评价与管理找到新的途径。[结果/结论]ORCID在各种IR系统的整合案例展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为IR有效管理研究者及其学术资源、帮助科研机构进行学术绩效评估、实现成果自动推送、与更多的数据系统关联等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实际,基于iAuthor构建IR与ORCID的技术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5.
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 are the two major citation databases that collect and disseminate bibliometric statistics about research articles, journals,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 authors. Liaison librarians are now regularly called upon to utilize these databases to assist faculty in finding citation activity on their published works for tenure and promotion, grant applications, and more. But questions about the accuracy, scope, and coverage of these tools deserve closer scrutiny. Discrepancies in citation capture led to a systematic study on how 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 compared in a real-life situation encountered by liaisons: comparing three different disciplines at a medical school and nursing program. How many articles would each database retrieve for each faculty member using the author-searching tools provided? How many cited references for each faculty member would each tool generate? Results demonstrated troubling differences in publication and citation activity capture between 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 Implications for libraria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
The presenters gave an overview of ORCID and examples of how organizations are integrating ORCID identifiers (iDs) into their systems. In its twin roles as a scholarly association and a publisher,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s exploring how best to integrate ORCID iDs into the publication process and into its member services. Librarians are well-positioned to partner with new and established scholars in accurately capturing their record of scholarship, and to work with internal partners such as research offices and graduate schools. As a member of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system,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researchers are interested in the potential for ORCID profiles to supplement information in the statewide profile system REACH NC. Texas A&M University is one of nine institutions recently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an ORCID Adoption and Integration Program (funded by the Sloan Foundation) for their proposal to integrate ORCID iDs into their open-source Vireo Electronic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university’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and their VIVO profile system.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科研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对流入国和流出国均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全球范围内科研人员流动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设计/方法]以ORCID数据集中全球范围内的35.7万有博士学位的学者的简历(含教育背景和任职经历等)作为数据来源,从生源国、博士培养国、就业国三个层面,将学者的流动模式分为五类:A-A-A、A-A-B、A-B-B、A-B-A、A-B-C(A、B、C指不同的国家),采用多分类无序逻辑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探讨五种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发现]①跨国流动的科研人员占少数(近四成);②来自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中,发文量突出者或高水平论文数量突出者更倾向于跨国就业;③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研人员中,发文量虽不突出但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多者更倾向于留在获取博士学位的国家就业。[创新/价值]用ORCID数据集追踪全球科研人员流动的方法具有新颖性,对科研人员流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我国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付国乐  张志强  颜帅 《编辑学报》2018,30(1):105-108
中国学术期刊出版在遵守国内出版规定的同时,也要遵循国际出版规律.我们对第2届ISMTE亚太会议的报告和讨论进行整理、分析和综述,阐明国外学术期刊的运营实践——运用JATS&BITS、ORCID、Crossref等期刊服务技术,建设尽责的编辑团队,打造国际品牌期刊.通过此会议综述,对比国外品牌学术期刊发展,发现国内学术期刊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国内学术期刊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科研评价作为机构科研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机构科研活动的影响进行衡量。综览现有机构科研评价活动、评价方法及其指标,可以发现机构科研评价需要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新型科研成果成为重要的评价对象,评价对象的唯一标识促进评价数据的准确集成,评价数据应保证可持续获取并与组织相关联。而基于ORCID在唯一标识、关联数据源、支持多类型科研产出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新学术交流环境下基于ORCID的iAuthor在机构科研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依据制定的科研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从文献计量、网络计量、替代计量、基金项目等维度构建基于iAuthor的机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科研评价提供新思路。iAuthor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建设可持续性的科研评价框架,扩展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形式,加强机构管理员的职责。图1。表1。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10.
代妮 《编辑学报》2021,33(5):492-496
鉴于我国科技期刊界存在盲目宣传推广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RCID)的倾向,本文介绍了 ORCID组织搜集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组织、个人等层面的科研相关信息的情况,它的主要目的是为其赞助商和高端会员提供会员和相关行业的各类科研领域情报素材和初步分析成果等;深入分析了 ORCID组织的身份认证存在的逻辑漏洞、对学术交流自由的损害、对各类隐私的安全的威胁和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国家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科技期刊及其办刊人等,从提高科技安全底线思维意识、加强国家政策立法监督引导,扩大全球学术交流、反对学术霸权,提高科研信息技术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