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篇
教育   136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刑法在规定司法机关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有效期限的同时,用时效中断、时效延长对追诉时效进行补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由于理论和实践对追诉时效与刑事诉讼程序之间的关系缺乏必要的关注.极少反思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后追诉时效是否继续发挥作用。本文在比较法的视野下,对追诉时效与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进行尝试性的厘定,得出我国刑法追诉时效存在的缺陷,为了填补该缺陷而建议在刑法中创设追诉时效中止制度。  相似文献   
2.
证人不作证严重地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而完备的证人保护制度可以有效促进证人履行作证义务。文章探讨了我国证人保护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证人保护立法存在的缺陷,从成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扩大证人保护的预防对象、增加证人保护的对象范围、扩大证人保护内容、强化证人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证人保护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危险驾驶罪的发生地点应当坚持公共道路说,同时实质的考察非公共道路的危险状况。危险驾驶罪之追逐竞驶的认定不必以违反行政法的限速规定为条件。危险驾驶罪属于混合的危险犯,可以追诉,特定情况下可以逮捕。另外,我国应当考虑设立危险驾驶的结果加重犯。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和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了公诉转自诉制度,目的是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和强化对检察机关的监督,然而,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均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其几乎处于虚置状态,难以实现立法原意,而国外的强制起诉制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公诉转自诉所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强制起诉在域外的相关立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强制起诉制度,对于改革我国的不起诉被害人自我救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民事检察制度之具体运用体现在民事诉讼法确立的检察监督制度,限制了检察权在民事诉讼领域的有效行使,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及保证诉讼公正的要求.完善民事检察制度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拓宽检察监督的范围,增加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证人不出庭作证已成为困扰司法的一大因素,证人在审前所做的陈述在法庭上被大量使用,使得控辩式诉讼流于形式。刑事证人出庭率低,除了司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证人的观念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法律制度本身不健全,立法上义务与制裁失衡,缺乏对出庭证人的权益保障措施。应当通过提高公民对作证义务的认识,完善对证人的经济补偿和人身保护制度,确立证人特权和豁免规则等来改变刑事证人出庭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在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但是,被害人在各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开始加强,保障被害人权利成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兼顾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利益并力争使之平衡,对被害人的保护并不必然赋予其公诉案件当事人地位是共同理念。  相似文献   
8.
检察权性质是司法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探讨。然而从检察权性质之争议入手,就能深入分析各种观点之利弊,从而结合检察权自身特点,明确其以公诉权为核心,并根源于行政权的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存在低不起诉率现状。改革和完善我国检察官的不起诉裁量权应当全面认识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和可能被滥用的倾向,通过扩大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的适用空间、改革不起诉的运作程序、建立和完善不起诉裁量权的制约和救济制度等措施,使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更加丰满,运作程序更加简化和规范,以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和立法意旨,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起诉制度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之一,研究我国不起诉制度确立的经过、不起诉案件的法定条件、裁量权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及现行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