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张恨水先生从一九一九年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短篇小说起,到一九六七年正月初七(农历)病逝于北京,笔墨耕耘了半个世纪,“稗官写到鬓斑时”,确是恨水先生对自己的生动写照,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近百部作品,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艺术宝库,“著作等身”用来形容恨水先生,一点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2.
<正> 二十年代末,江南水乡芙蓉镇一所中学里的肖涧秋先生,原想用自己的深切同情和扶助来挽救一个青年寡妇及其家庭的命运,但因残酷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不但使肖涧秋的这一想法变为泡影,而且迫使青年寡妇也不得不悬梁自尽。孤儿病殇,寡妇自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孔乙己》中想阐述的观点,无疑和鲁迅本人想解决(或构筑)的国民性问题有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对社会人生的一种关注,以及他那扎实的古文功底,绝妙的讽刺艺术,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笔者认为:了解鲁迅应该熟识《孔乙己》这篇小说,应该从鲁迅的自我觉醒意识开始。同时,走进鲁迅世界,则意味着了解中国文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正>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他的思想如何?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做出公正的评价。粉碎“四人帮”以后,文学评论界,尊重历史:对徐志摩的思想作出了较为正确的评价。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偏向,有的评价给徐志摩戴上种种桂冠。因此,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徐志摩,仍是我们现代文学领域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想从徐志摩思想发展的角度,谈三个方面:徐志摩是否有追求探索精神?追求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 浩瀚的40卷、1300万字的《茅盾全集》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这部较为完备的茅盾著作总集的闻世,给我们学习、研究茅盾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翻阅中发现,《茅盾全集》第11卷(散文一集)《苏嘉路上》一文中,第一节《一月五日的上海西站》标题,与本篇最初连载于1937年11月21日至1938年5月21日《烽火 》(《烽火》为周刊,茅盾、巴金主编)杂志第12至第15期的影印件有出入,本节初载标题是《十月五日的上海西站》,一字之差,使该文所描写的背景时间上相差九个月。  相似文献   
6.
1.设a,b为非零实数,则代数式1a2b3a4b2+1ab212a2b4可能取到的数值有个.2.甲、乙两人在圆形跑道上从点A同时出发,按相反方向跑步,甲的速度为7米/秒,乙的速度为8米/秒,则甲、乙两人从第一次相遇(不在A点)到他们第一次在A点再次相遇为止,共相遇过次.3.已知a<0,b>0且a2+5a=1b+5b=1,则代数式a3bb+1bb的值为.4.给定有次序的n个数a1,a2,…,an,记Sk=a1+a2+…+ak(1≤k≤n),称A=S1+S2+…+Snn为它们的凯森和(例如a1=2,a2=3,a3=3,则S1=2,S2=5,S3=8,凯森和A=2+5+83=5),若有99个数a1,a2,…,a99,它们的凯森和A=100,则添上21以后的100个数21,a1,a2,…,…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学历史发展中,从历史文献和古代神话中摘取题材进行文学创作的开拓者和成功者,而茅盾则是学习鲁迅先生这一手法的杰出代表之一。本文一方面论述了茅盾继承了鲁迅历史小说创作的传统,丰富了自己的小说创作,另一方面又论述了茅盾对鲁迅历史小说创作的手法进行了创新,通过这种“微观比较”,从而寻找出了他们历史小说创作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使我们既看到鲁迅、茅盾历史小说创作的总体面貌,又使我们看到他们创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从而对当代读者有所稗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