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幼儿时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中重度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相对滞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因而学前语言康复训练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将全语言教育理念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选用生活化的直观形象性的教材,遵循"低起点,小步走,多循环,勤反馈"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综合主题活动、个别语言康复训练等形式,使中重度智障儿童能爱学,乐学语言,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手语名字是聋人为区分某一个体而给其拟定的视觉名称符号:手势汉语名字是将汉语名字手势符号化,借用手势表现的汉语名字,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两者在起名理据、造词策略和使用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4.
中国手语地名是中国聋人用手语表示某一个地理实体或行政区域等名称的方式,是一种视觉语言符号.本研究在收集中国手语地名,调查各地手语地名的基础上,对中国手语地名进行理据分析归类,并对中国手语地名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美术学科为切入口,通过泥工、纸工、描、涂、画、贴等手段进行感统康复训练,挖掘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美术潜能,开发右脑,最大限度地促进左脑协调发展,为其今后的生存和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同时科学整合编写了1-6年级培智学校美工教材,探讨了培养中重度智障儿童自信心的方法及美术潜能开发的一般教学模式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聋人在语言发展的起始阶段先后会接触到两种语言——手语和汉语,他们的听力障碍程度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汉语的感知和学习,听力障碍严重的儿童往往在某一语言(大多是手语)的学习上得到强化,并且一直应用于聋人社会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过研究探索听觉障碍学生书面语言发展的规律、途径和方法,制定听觉障碍学生书面语言发展的相关操作策略,有效地促进听觉障碍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掌握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书面语,进而使其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手语是一门视觉语言,是中国聋人使用的语言。手语工具书系统汇辑手语方面的资料,并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阅。本研究意在描述中国手语工具书编纂概况,梳理编纂的特征,并提出中国手语工具书编纂的建议,进而推动中国手语的基础研究,完善中国手语工具书的编纂,最终促进中国聋人参与社会生活,提高文化素质,满足聋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