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
中西医学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相同,便有了结合的基础;相异,才有了结合的必要。中西医结合首先应当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结合,其理论与实践都离不开对结合要素的科学把握。在哲学视野里,整体论与还原论、察同性与察异性、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主观经验与客观实验、哲学语言与科学语言、调理观与修理观等,均是中西医结合的要素所在。  相似文献   
3.
对身体的现象学概念及其如何影响认知实践的阐明,可对持反表征主义的认知实践作具身解释。科学实践哲学放弃对必然性的追求,而在实践境况和冲撞纲领中寻求规范性的权威和约束力量。在物质与人类诸力量要素的阻抗和适应中,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的认识论、本体论和历史观均呈现出后人类主义特征。同时也对它们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文山壮族"那文化"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是靠种植水稻维系生存的民族,其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那文化”(稻作文化)。这一文化的核心观念是:“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能种稻,有稻才能活人”。它至今还规范和引导着文山壮族的生产和生活。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壮民通过各种传统习俗和原始宗教保护森林,保护古树林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其他许多文明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背景下,文山壮族的“那文化”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身体的现象学概念及其如何影响认知实践的阐明,可对持反表征主义的认知实践作具身解释。科学实践哲学放弃对必然性的追求,而在实践境况和冲撞纲领中寻求规范性的权威和约束力量。在物质与人类诸力量要素的阻抗和适应中,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的认识论、本体论和历史观均呈现出后人类主义特征。同时也对它们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应重视对传统农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动物福利在英国发生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2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禁止残忍和不当对待家畜法案》即《马丁法案》是人类现代社会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动物福利的真正开始。考察1822年之前的英国社会状况,探究当时的英国人何以关心动物福利,我们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观念的变革。由于人们认识到动物也能感受快乐和痛苦,人们也就应该关心动物福利。与此同时,各种社会运动也有力地推动了动物福利观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活熊取胆"在2012年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并引发了相关的争论。争论中,焦点并非技术本身,而是负荷在"活熊取胆"技术之上的科学、政治、经济、伦理方面的价值,所以说是一场包含利益动因的争论。以柯林斯的核心群理论对参与争论的人进行总结分类,并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利益分析模式分析不同群体所拥有的特定利益,能够展现争论中的利益动因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大学动物福利联盟于1926年成立,并正式将“动物福利”作为科学概念提出,初步在实验动物领域实践与发展了与此概念相关的科学与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集约化养殖方式下的动物福利问题日益突出,科学界展开了关于“动物福利”科学定义的热烈探讨,呈现出多元化的察思与研究方式。至20世纪90年代,统一的“动物福利”定义得以形成,并在广泛的领域内被逐渐认可,成为动物福利科学建制化的重要基础。“动物福利”源于伦理关切,但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备的科学,这反映出其概念与定义的“元范式”内涵,并展现了该范式历经演变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相配”是彝族传统文化中较为突出的观念。在彝族史诗中,“相配”不仅有雌雄动物交配繁衍后代的意思,而且还有其他丰富的内涵。在彝族看来,自然万物都是如同动物一样的生命存在,“相配”是生命产生的根源,也是生命存在、发展和完善的条件。“相配”使自然万物互为联系,相互依存,在协作中共生共存。“相配”观念是彝族自然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现代适应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