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一些地理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认知冲突产生,影响了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提升。文章通过引导学生对地理概念进行再认识,破解了认知冲突和惯性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凸显了地理概念在认知过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拥有长达1800 km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海岸带土地盐渍化严重.同时,河流入海口的不断生长以及修筑海堤等造陆活动每年也制造了面积可观的海岸滩涂.  相似文献   
3.
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因”,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真思考、真学习、真发展。而认知冲突的存在,使得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时容易出现认知和思维方面的障碍。文章结合试题展示了基于情境“维”度的认知冲突和基于情境“尺”度的认知冲突,并介绍了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4.
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气候资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气候资源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为人类的物质财富生产过程提供原材料和能源。一、气候资源的评价气候资源与其它资源不同,不能进入市场交易。在各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一、单项选择题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羔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1-3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将书本知识嵌入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真实体验感强烈,易产生共鸣,便于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一个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U型"学习过程.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三方面对此过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