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思维复杂化的必然趋势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思维的发展、个人能力的提高当然也不例外,摩尔根说:“种种事实表明,人类的某些观念、情感和愿望是逐渐形成而后来又有所发展的.”(《古代社会》)思维复杂化必然导致语言的复杂化.“人类的语言似乎是由最粗糙、最简单的表达形式发展起来的.必然是先有思想而后才有语言;同样,必然是先用姿态或手势表达语言而后才有章节分明的语言,正如卢克米修斯所隐约提到的那样,单音节先于多音节,而多音节又先于具体词汇.”(摩尔根《古代社会》)就汉语的演变来看,从复述事物外形特征的象形字到具有抽象意味的指事、会意,再到形声字;从一词一义到一词多义,用法不断分化,分工越来越细;语法从简单的关系构造到复杂的关系构造.虽则我们不  相似文献   
2.
<正>《诗经》是什么《诗经》是2500多年前的乐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至今仍有读者在关注和研究它,原因何在?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诗经》,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那就是思想纯正。《诗经》的开篇是《关雎》,对于这首著名的爱情诗篇,尽管后世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孔子却说——"《关雎》,乐而不  相似文献   
3.
任英 《内蒙古教育》2013,(13):33-34
<正>一、注重积累积累是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诗意生活、诗意人生的土壤。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三百首"的积累就是诗意种子发芽、生长、壮大的沃土。其实,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诗意的基因。所谓诗意,本身就是生活,是人的情感与思想借助于想象的一种表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心之官思也",这个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川北医学院是一所省属医学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不足2000人,校园面积200多亩,学科只有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只在本省内招生。如今的川北医学院已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高职学院、护理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7个科学研究所、2所直属附属医  相似文献   
5.
中国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英  彭红星 《预测》2013,32(3):1-7
本文采用2004~2010年中国交通事故面板数据,以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影响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宏观和微观因素。研究表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和交通法规完善程度与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率呈反向变动;随着机动车密度上升,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率呈下降趋势;驾驶人行为是影响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首要因素,而人口结构也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能够进入我现在就读的大学,过程颇有点曲折.喜欢文学,却在文理分科时背着书包走进了理科班; 报考志愿,我又鬼使神差填了一所文科院校.自以为当今流行"不走寻常路",不想现实却证明了一个真理"自作孽,不可活".  相似文献   
7.
能够进入我现在就读的大学,过程颇有点曲折。喜欢文学,却在文理分科时背着书包走进了理科班;报考志愿,我又鬼使神差填了一所文科院校。自以为当今流行“不走寻常路”,不想现实却证明了一个真理“自作孽,不可活”。  相似文献   
8.
创设多彩的空间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阅读;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让幼儿在绘本中亲近阅读;创导自主阅读活动——让幼儿在阅读中提升能力。从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入手,创设潜移默化的阅读环境,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开展丰富的有益的阅读活动,才能有效地实现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目的,从而真正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开展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启迪智慧、积累文化、营养人生的必需,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备课怎么备”、“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写教案如何写”之类的问题。在大学读书时,教《教育学》的老师在讲到“如何备课”这一节时,苦口婆心地强调要“备教材”、“备学生”,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依据。记得期末考试时出的考题就是“怎样备课”。自己做了教师之后,我一直按“备教材”和“备学生”这两个要求来设计我的教学。后来我发现,“备教材”与“备学生”其实是合而为一的事情而并非分开的两个要求或两个程序。我将它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的知识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