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作家性格单线、直线决定创作表征的认识,与"性格决定命运"之庸俗的中国"大众日常意识"共谋。中国社会语境往往铸就了国人机械、被动顺应社会的性格。粗俗的唯物主义哲学、中国文化结构特有的"身体化"特性,进一步强化了我们从生理、遗传之浅见来理解性格。事实上,中国人性格极具"面具化"特征。它们是生活环境超常挤压的创伤之果。根本还在于,作家可以虚拟创作性格,其思想、价值观念往往影响了艺术取向。另外,现代人格学说较之传统性格论有更合理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2.
对安德列耶夫小说具有印象主义的诗学特征,至今少有深入的论述,这无疑与学界对印象主义的具体表现还缺乏相对一致的界说有关。完全对位于艺术上的印象,印象主义倒是“意识流”而非“印象主义”了。这说明,印象主义是学史上的一种过渡性的学现象,这种过渡性也使安氏的小说创作在学史上居于过渡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来自边界的眼光--卡夫卡文学观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是卡夫卡的生命形式,他基本上以文学的眼光在看待世界、处理人事。由于其生存状态的“边界性”,心性特征、思雏模式的极端个性化等原因,导致了他看待人事的方式与—般作家非常不一样。这样,也就生成了他与众不同的文学现。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内外存在的破碎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实属罕见。这对他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呈现出极为糟糕的破碎状态,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他对写作质量的寻求,使他对自己的作品始终不满。论文拟从他写作的“内外生态”入手,对其写作状态进行论述,以期为解决学术界“诉讼”长久的卡夫卡“毁稿遗嘱”提供了一个本源性的视域。  相似文献   
5.
语言符号问题不是哲学阐释学(主要是德法传统)的全部问题,甚至不是后者要加以解决的根本问题.但是,语言符号问题带来理解或解释直至真正阐释学的问题,已属不争.从本质上讲,哲学阐释学与符号学都不属于狭义上的学科,它们都试图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公分母.哲学阐释学强调理解、解释现象之于人的存在的普遍性,符号学侧重为人类认识、使用语言符号提供基本的方法论.它们相交于语言符号意义的阐释中.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身份对卡夫卡身心深远而致命的影响自不待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心理上就完全认同犹太民族,是一名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最后一个破碎的犹太人",他自己的概括就告诉我们,在犹太人当中他不是自己人,而是一个以自己特有的情感、理性思考方式,言说包括犹太民族在内整个人类的存在危机、自己内心已破碎不堪的犹太人。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出版界来说,世界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始终是一块极具诱惑力的“大蛋糕”.如何有效编辑出版这本书,就是出版编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从装帧设计、封面文字及内容简介等方面,都极为注重其符号修辞所传达的意义.这些意义,往往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预构”了市场需求,甚至“预塑”了一代人的心灵.在市场化、传媒化、大众化时代,出版编辑尤需注意这些符号修辞所传达的意义之社会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把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置于“现代性的自我确证”之哲学话语的历史考察大语境本身,无疑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于对主体哲学的穷竭症侯的全面清理。在此清理中,主体哲学范式向交往范式转向的必要性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外学术界多年来关于卡夫卡文学风格渊源的研究,笔者发现,论者们的研究多数属于“平行研究”的范畴,就是那些有着“实证性渊源影响研究”痕迹的研究,实证性的材料也明显不足。个中原由何在?这是本文力图加以清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打算对“个人才能与文学传统”这个文艺理论老问题作出一些反思,并提出能够较为有效解决“卡夫卡文学风格渊源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