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的主旋律,是基础教育的一项大政,它关系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在农村,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与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困难、推进缓慢。当前,反映在农村中小学学生素质方面的思想道德水准不高、实践能力不强、就业能力薄弱三大突出问题,如不及时研究解决,将对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宗旨是:以“…  相似文献   
2.
修辞重音     
一般说来,文章因运用了一些修辞格而增强了表达效果.同样,朗读文章时.也就应将运用了修辞的有关内容加以突出和重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鉴赏作为高考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自2002年由客观选择题型改为主观问答题型以来,尚未出现把几首相关的诗歌放到一起来考查的情况。为此,笔者以郑畋的《马嵬坡》和李觏的《读〈长恨辞〉》为例,就古典诗歌的比较鉴赏略作分析,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获益。【赏析题】阅读郑畋的《马嵬坡》和李觏的《读〈长恨辞〉》,先分别就郑诗第二句、李诗第一句作出字面理解,然后就李诗中“倍沾襟”和“不动心”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郑诗与李诗的不同之处分别予以简析。马嵬坡唐·郑畋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读《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