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状态整体平稳向好,但各类风险挑战一直伴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现存风险主要表现于资金财务、内部治理、教育质量等领域。建立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有利于民办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借鉴组织免疫理论来构建的民办高校风险防范分析框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组织与环境间关系三大要素。非特异性免疫是民办高校事先进行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组织结构、制度规则和组织文化。特异性免疫是民办高校后天形成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组织监视、组织防御和组织记忆。在组织与环境间关系层面,要构建民办高校风险治理协同体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政策制度环境,构建常态化评估监测。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治理能力是民办高校的利益主体共同开展治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办学目标的能力。主体性因素是影响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的主要因素,但不同主体对治理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特征及举办者控制型管理模式带来了诸多利益冲突,使民办高校治理面临着与公办高校不同的难题,民办高校治理能力有其特殊性。民办高校治理能力提升需要在分类管理的框架下创新外部管理制度,通过修订章程推进依法治理,通过完善治理结构提高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一些民办高等教育集团在港股上市融资,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全新影响。通过对某上市的民办高等教育集团进行探索式案例分析,揭示出集团上市对旗下高校产生的影响:集团为民办高校铺设了联结政府和市场的沟通桥梁,上市融资扩充了集团的办学资本并影响了资源在成员高校之间的流动与配置,上市集团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对高校传统办学体制产生了冲击。这些影响通过资本市场的介入和企业化管理体制的嵌套来施加,体现出教育、市场两种组织规律的博弈和融合。应慎重把握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索企业化管理和传统教育管理之间的融合模式,健全民办高校资产监管和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