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变体。基于语言模因理论并从模因论的角度,探索中国式英语的本质和成因。研究目的在于从全新的角度更加科学地对待中国式英语现象,也为二语习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言语交往中,说话人为了成功实现其交际目的并减少对听话人正面面子的威胁,会灵活采用得当的语言形式或策略,以谦和诚恳的语态表达批评。批评语的产生与理解离不开语境,而语境是语用学的关键概念之一。批评语可以从语用学那里找到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3.
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文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中篇小说。海明威通过自由直接引语,使用英语中的常用词汇,句子形式多半用简单陈述句和用and连接的并列句,使用人物对话来描写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百折不挠的所谓“硬汉”的形象,并以含蓄的象征手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产生了特殊的文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教师为了接近其教学或交际目的,会进行语言选择,即选择某种语言形式或语言应用策略,而语码转换就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选择语码转换是与认知心理密切相关的。因此,文章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语专业语用学课堂教师语码转换进行动态分析,从而揭示教师语码转换对教师的心理动机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5.
批评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广泛存在于言语交往中,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四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对比以及社会语言学与语用学相结合四种研究路向。同时,由于对批评语的理解存在差异,以及不同的语料来源和对批评语不同方面的探讨,以往研究对批评语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基于此,对批评语现有的不同界定以及以往对批评语研究的四种路向进行述评,有利于对批评语的现有研究成果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为今后批评语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变体。基于语言模因理论并从模因论的角度,探索中国式英语的本质和成因。研究目的在于从全新的角度更加科学地对待中国式英语现象,也为二语习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