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校筹资多元化的目标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政府确立了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并从制度层面加以推动。但从高等教育总体经费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民办高校)筹资渠道的变化情况分析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筹资渠道实际是以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杂费为主的二元化格局,其他筹资渠道并未形成适宜的比例,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尚未实现。同时,高校贷款与学费指数过高存在一定的隐忧。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学评估与建立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确保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建设现代型的高等学校,教育部在2002年宣布对各高等院校每5年进行一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简称本科教学评估);国内有的高校为了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先后建立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简称质量管理体系)。认真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解构、科学主义的批判、理性主义的质疑以及权威话语的消解,从方法论上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其培养路径为跨学院联合授予学位、设置跨学科专业、开设跨学科课程以及实施本科生跨学科研究计划。其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支撑机制为:以博雅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利用住宿制和导师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教学为中心培育跨学科师资;多方联合创建丰富的跨学科教育资源;建立完备的跨学科教育管理机制。这对我国探索“双一流”建设的新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选聘制度历史发展的梳理和现状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选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阶段、恢复阶段,到规范化和专业化四个阶段,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具有学历要求越来越高、选聘标准越来越严、选聘方式越来越科学、评价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等四个明显特征,也存在着缺乏合理的选聘标准、选聘流程不封闭、选聘方法缺乏全面性、选聘团队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等不足。  相似文献   
6.
7.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现代高等教育所推崇的“完人”目的观存在诸多弊端,它导致高等教育以某种预设的完人常模作为中心和出发点,有悖于终身学习的思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无视多元化文化背景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后现代主义从价值取向、内容规定、形成方式以及种类要求四个方面阐释了其高等教育目的观,这对审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理性主义、工具主义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与大学发展引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重视社会资本研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组织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资本理论中关于关系网络、社会资源、结构、行动与信任的有关研究非常契合当前大学组织发展的有关问题,重构社会资本将成为化解大学组织发展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办学特色与特色大学、办学优势和传统、大学办学个性、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之间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对它们加以辩证思考,不仅有助于明确大学办学特色的内涵,而且有助于深化办学特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促进了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一线地质人才严重不足、创新人才不足、领军型人才不足、人才机制不完善,极大地制约了地质工作的服务功能与作用。强国必先强教,强地质必先强地质教育。因此,地质工作发展必须加强地质人才培养,将地质教育纳入地质工作,并优先发展。在未来20~30年,我国应建立起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本概念的地质学科体系,使地质人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地质学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高等地质教育大国走向高等地质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