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说"清客"     
<红楼梦>第17回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说贾政带了一干人到大观园,要为园内诸景初拟匾额、对联.今人作评述时有云:"贾政带了当时作家协会的著名作家去品题."--潘知常先生在上海电视台2010年9月1日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中作如是比拟.  相似文献   
2.
"不见不散",相约必须于某处见面之言,地点说定,而时间则可延长,出语示诚以明相约之坚也. 就我所知,此语是从沪语通俗话剧<啼笑因缘>传开来的,剧中人的"老地方,老辰光,不见不散",由此播于众口,截取下半句就更见简省了."不见不散"确然可以视为炼话.后来又被冯小刚的电影贺岁片取为片名,其影响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3.
凌乙 《语文学习》2010,(5):29-29
“怎么说呢”如今似乎成了南北通行的口头禅。 我与外界的交往很少,上述观感是从电视上获得的。电视采访,被采访者常有夹杂着这句口头禅答问的,出于运动员之口者尤为多见。是体育圈内影响到圈外呢,还是外面社会的用语进入体育圈。那可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4.
屡屡见到该用"启事"之处被写成"启示".既然时有所见,也就见怪不怪了.可是仍有见怪更怪的时候. 这里要说的是见于<文学评论>2008年第4期第141页上的话:"1936年4月旧,(益世报)登出通俗小说征稿启示……"难道征稿还要居高临下、俯视作者,以指示、启发而使他人领悟有所应命吗?征稿是有所征求而期望他人应征,"征"与"应"处于平等地位,并无启发与顿悟、指示与受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读破句     
凌乙 《语文学习》2010,(2):74-75
诵读文章时在不成句处读断,或者在不该停顿的地方作短暂停顿,称为读破句。古人有这种情形,今时观看电视演播也曾有所遇。  相似文献   
6.
断而不断不断而断──前代笔记的标点问题凌乙古人著述,原无标点;今代排印,点句标号,读者称便。但有时会反而感到索解为难,废书不观既不甘心,于是就只得假定这种地方未加标点,揣度其意而重新点句。虽然费时,却也别有收获,读书致疑而终于得释,亦快事也。当然,从...  相似文献   
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唐诗,相传为杜牧所作.全诗明白易懂,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然而问题还是有的,那就是"借问". 先讲一个小故事.此诗传诵以后,有人认为用字可以减省,每句删去两个字,就成为一首五绝:"清明时节雨,欲断路人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