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1.
文物是历史的载体,见证了历史的流转,时代的变迁,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依托于文物知识体系的基础教育校本课程研发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将“文物”融合进高中阶段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可以使教师在设计校本课程时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根据河北博物院院藏精品以及课程标准来制定校本课程目标,以河北博物院院藏青铜器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学科融合课程选择化学学科模块和其他相关学科模块分组进行实践研究,明确活动时间和小组分工深入探究青铜器的意义和价值,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实践成果,深入感受以文物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一轮复习中采用有意义学习方式,利用中学化学后期建立的化学思想,重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并将学生认知结构中后期建立的化学思想与前期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即用化学思想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加以同化,可以打破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多、繁、散”的初印象,提高其学习热情,并深化知识体系,塑造高效复习模式。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导向的科技创新不仅能体现人们价值理念的变化,还能体现科学技术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发展的历程,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导向的科学史展开教学,可促使学生构建模型,探索不同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并深化其对技术革新意义的理解,同时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