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校内试讲是校外教学实习前的重要演练环节。中文专科师范生校内试讲主要在管理层、指导教师、学生这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提高中文专科师范生校内试讲的质量,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2.
《废都》中庄之蝶这个原本风光无限的西京名人大作家,一步步地走向了毁灭,这种浮沉变迁让人唏嘘不已,他成了人生悲剧的符号。他的悲剧隐喻了这样的文化象征: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凸显与失落;传统文化的当下尴尬遭遇与突围。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权力空间的"牺牲人",现实"家"的空间驱逐了她,让她生不起;超验的死亡空间"地狱"也驱逐了她,让她死不起。空间的命运即是祥林嫂的命运,其悲剧根源在于空间中的权力使然。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学的语文阅读观,语文阅读具有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重要的维度。语文阅读价值之维内涵与外延的探讨,是对语文阅读的重新思考和审视,这为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珺平先生的论著《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闪烁着当代知识分子思考的四个闪光点,即提出"中国古代只有知识人,没有知识分子"的深刻命题,为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知识人提供了独特的视域;指出中国古代无法产生知识分子的社会原因在于宗法制专制和皇权主义专制社会体制;批判儒家文化的虚伪表现,警醒世人;呼吁建构现代公民社会,履行知识分子社会良心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余华小说写出了人的肉体、成长、生存、死亡、人性以及国家的疼痛,故将其视为"疼痛的写作"。成长经历影响和良知促使余华执着于写"疼痛"主题。余华不断逼近和介入现实,《第七天》深刻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时代疼痛,由关注人的生理疼痛、精神疼痛,到国家民族的社会疼痛。余华将"疼痛"的主题不断地进行更宽广的思考,也将思考的层次由个人的小我空间扩展到国家民族大我的空间,疼痛的内蕴不断地得到更深刻的表现,为读者观照现实和体悟人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7.
校内试讲是校外教学实习前的重要演练环节,本文就中文专科师范生校内试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视,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以图为提高校内试讲质量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翎在《睡吧,芙洛,睡吧》里塑造了芙洛这位北美早期与众不同的女移民形象。其意义在于重构了近代北美华人移民史,言说了被遮蔽的华人女先侨话语,给处于“边缘人”生存境遇的新移民提供了历史观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