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妍  向燕辉 《教育探索》2008,(12):126-127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应该充分认识学校环境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努力按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把师生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认识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品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的缺失将会阻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情感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实施过程等方面探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构建情感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的部分维度对215名高中教师进行了调查,其目的为学校从教师人格的成长方面进行素质培训提供理论基础。结果:(1)高中男教师在脆弱性、自我意识、谦虚人格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教师,而在活动性、合群性、幻想及胜任人格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2)随着年龄增加,教师在冲动性维度得分呈递减趋势,且高、中、低年龄组之间得分两两差异显著;(3)焦虑、冲动性、过分自信及胜任维度在不同的教龄间有显著差异;(4)文科教师在审美、情感的人格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理科教师,而理科教师在思想及胜任人格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教师;(5)职称越高,其冲动性人格维度得分越低,且初级职称的教师在此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教师;(6)班主任教师相对非班主任教师而言,其冲动性与活动性人格较为突出。结论:对不同教师群体的素质培训,要注重其不同人格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大五人格与中小学生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采用修订版大五人格量表和中小学生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调查问卷对湖南省195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小学生对特殊儿童持积极的接纳态度,且随学段的升高而降低.(2)神经质可显著负向预测中小学生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均能...  相似文献   
5.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6.
考察5·12地震对灾区初中生人格的影响。利用大五人格问卷,分别在5·12地震后第二周和第八个月对四川灾区66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测试时段得分比较发现:(1)对总体样本,幻想、敏感震后八个月得分高于震后两周得分,自律震后两周得分高于震后八个月得分;(2)对不同性别,男生震后八个月幻想、镇定得分显著高于震后两周得分,女生震后八个月幻想、利他、敏感得分显著高于震后两周,而变通得分显著低于震后两周。对不同程度受灾区初中生人格比较发现:(1)对总体样本,震后八个月,研究组变通、利他、独立、敢为、镇定、责任、乐观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对不同性别,研究组男生变通、独立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男生,研究组女生变通、独立、敢为、镇定、责任、乐观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女生。结论:震后心理工作者应该对极重灾区初中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女生。  相似文献   
7.
用修订的身心健康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512汶川地震重灾区37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回避、漠然、愤怒、自杀等不良情绪、兴趣及睡眠障碍维度年级主效应显著;在强迫、敏感不良情绪及失眠、身体不适维度上性别主效应显著;强迫、回避及自杀不良行为维度及注意力、失眠、身体不适等生理维度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退避与幻想应对方式方面年级主效应显著;在退避应对方式上有性别主效应.重震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应对方式有年级和性别差异特点,且应对方式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有不同的影响,提醒震后对学生群体的危机干预要分性别、年级或年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品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的缺失将会阻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及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情感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实施过程等方面探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构建情感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