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近30年来有关《孙子兵法》是战争之法还是和平之法的争论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将孙子置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置于中国农耕文化的土壤之中进行考察,认为孙子的核心文化精神乃是和谐竞争,并进一步指出,这一核心文化精神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而将研究的焦点置于竞争与和谐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之上,正是《孙子兵法》有别于其他兵书并高于其他兵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超越兵法     
《孙子兵法》虽属于军事学著作,但因其充满哲理,富于思辨,因此非军事领域又多借鉴其智慧理念,商业经营中应用《孙子兵法》的原理、谋略更是古已有之,范蠡便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发展到现代,更是出现了"兵法经营学"的崭新理论。战争与经营有同质性特点,因此,兵法可用于指导经营。如经营决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环节都可以从《孙子兵法》中借鉴智慧。《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思维方式的启迪,并指出了对《孙子兵法》真正价值在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智慧之书,在军事学术上所表现出的智慧反映在多个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战略智慧,特别是其大战略智慧,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孙子认为,通过不战而胜、胜于无形,利用矛盾、坐收渔利,预知胜负、谋深虑远,胜于易胜、应形无穷,就可以实现全胜战略.  相似文献   
4.
智慧孙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近年来,《孙子兵法》的各种研究渐成热点,但对孙子其人其事的研究,因留存相关史料不多,研究者相对较少。对孙子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详细叙写了其在吴国期间建功立业的主要事迹,佐以史实的考证、相关资料的征引,并结合《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解析其做事、做人、作战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从学术史的视角,梳理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孙子兵法》研究状况及相关成果。重点阐释了这一时期孙子生平与著作背景研究、《孙子兵法》文献研究、《孙子兵法》理论研究、《孙子兵法》普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新成就,并揭示了这一时期《孙子兵法》研究的发展轨迹、总体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它是军事学术领域的重要部分。《孙子兵法》作为一部战略学著作,充分展示了孙子的战略观:预知胜负是战略家的神机,审时度势是战略家的慧眼,实行战略欺骗是战略家独具的特质,优化选择是对战略家决策的考验,以弱胜强、反败为胜则是检验真假战略家的试金石。毛泽东作为一名大战略家,戎马一生,在战略指挥上充满了得意之笔。《孙子兵法》和我国古代许多战略家的思想需要我们学习和继承,而毛泽东在战略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则是我们尤其要珍惜的宝贵遗产,不可须臾忘记。  相似文献   
7.
智慧孙子     
近年来,《孙子兵法》的各种研究渐成热点,但对孙子其人其事的研究,因留存相关史料不多,研究者相对较少。对孙子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详细叙写了其在吴国期间建功立业的主要事迹,佐以史实的考证、相关资料的征引,并结合《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解析其做事、做人、作战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通过古今名家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体系不同文化解读的回望,揭示出这一问题在孙子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价值。其所以重要与特殊就在于它关系到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传统军事文化如何实现现代性转型。面对西方强势军事文化的冲击和信息化战争形态的飞速到来,在对《孙子兵法》的文化解读上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吸收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从而建立起跻身于世界军事之林的共同话语体系,使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正>孙子兵法可以应用于商业、体育、医学等非军事领域,已为古今中外若干著名案例所证明,似乎无须讨论。但是从理论上真正廓清其应用机制的论著,并不多见,也很难使人信服。简单类比乃至牵强附会的有之,夸夸其谈乃至大言欺人的也有之。笔者认为,要想真正从理论上揭示应该如何把孙子兵法的战略理念运用到现实的企业经营中去,需要研究者具备跨学科的学术背景。一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0.
《曹刿论战》见于《左传》庄公十年,记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这是一篇以简洁的文笔描绘古代作战指挥的优秀散文.它不仅受到文学研究者的推崇,也得到战史研究者的重视.最近,我在学习中,对其中两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提出来请同志们指正.第一个问题,人们一向把长勺之战看作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我认为这需要考查一下当时的具体兵力情况来说明这个问题.鲁国的兵力是明确的,共有兵车千乘,士兵三万.据《礼记·明堂位》载:早在西周时,"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即鲁国首都),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按周代军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