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今高校在架构礼仪素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两种模式,或使礼仪素质教育或流于空泛、可操作性不强,或缺少文化底蕴、与国情相悖,直接导致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的现状。高校在构建系统完善、切实高效的礼仪素质教育的平台和兼容型的礼仪素质教育体系时,既要拓展礼仪素质教育的空间与途径,又要深化礼仪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深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内外兼修,本末兼得;潜移默化,养成自律。  相似文献   
2.
吴蕴慧 《文化学刊》2014,(4):147-150
《礼记》中有关礼乐的内涵和功用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念。礼乐即礼节和音乐,是为了防止人欲横流酿成大乱而人为地加以节制的,也是用以教导人民摆正好恶之心从而返回做人正道的。实行礼乐是为了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儒家治理天下之道其实就是实行礼乐之道。  相似文献   
3.
本以《敦煌变校注》为范本,参照《英藏敦煌献》、《法藏敦煌西域献》、《俄藏敦煌献》以及《敦煌宝藏》所收敦煌原卷照片,指出《敦煌变校注》录方面的疏误。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礼容是正常礼仪秩序的开端,也是社会个体社交成功与否的关键.《礼记》强调礼容与内在品质兼修并养,表里统一,从而达到儒家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礼记>所倡导的"孝"的思想全面而丰富,既有对孝之涵义、等级与作用的宏观阐释,又有关于孝举、孝行的微观论述.在宗法制度下,<礼记>所倡导的孝道,能和睦家庭内部关系,有利于社会的有序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汉书·窦田灌韩传》 :“坐乃起更衣 ,稍稍去。”该句亦见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其中“稍稍”一词在《史记》和《汉书》中均无注释 ,盖为常见之义 ,即“逐渐”也。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 (八 )》“稍”字条认为“‘稍稍’二字叠用等于现代的‘渐渐’” ,并举该句为例。《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将该句释为“座上的客人看见势头不对 ,便起身托言上厕所 ,渐渐地散去了”。王伯祥《史记选》将该句释为“坐客于是托言更衣 ,陆续退去”。《汉语大词典》“稍稍”词条下共有十一个义项 ,其中“随即 ,已而”条下举《史记》该句为例。按…  相似文献   
7.
传统秘书礼仪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单一的问题,基于行为导向的秘书礼仪教学考核评价不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中心,而是以学生技能的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这一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以及职业化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吴蕴慧 《兰台世界》2012,(22):63-64
古城墙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重要标志。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在江南平原上筑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土城阖闾大城,从那时起,苏州就有了城墙。历时2500多年,苏州古城墙屡遭战火破坏,但都在不久后修复重建。然而,近代以来,城墙的防御作用不仅大为削弱,而且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严重障碍。因此,上世纪5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拆城"运动。苏州城墙正是在这样  相似文献   
9.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是指敦煌手抄卷中与社会经济有关的文书和文献,其中保留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文书档案,记录了当时当地原汁原味的语言风貌,反映了各民族间的文化、经济、科技方面的交流,颇具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汉书·贾邹枚路传》 :“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赋敛重税 ,百姓任罢 ,赭衣半道 ,群盗满山 ,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 ,倾耳而听。”师古曰 :“戴目者 ,言常远视 ,有异志也 ,倾耳而听 ,言乐祸乱也。”吴恂《汉书注商》 :“戴目而视 ,言举目仰视 ,《说文·目部》谓之 ,《史记·孔子世家》所云眼如望羊者是也。此乃怒目而视之义 ,非有异志之谓也。倾耳而听 ,言时有戒心 ,不安寝处 ,非寻常谛听之谓也。”杨树达《汉书窥管》 :“‘戴’‘载’通用 ,‘载’‘则’亦通用 ,‘戴目’即‘侧目’也。”按 :此句是刻绘秦时的社会状况。“赋敛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