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为“汉味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小说中充溢着“汉味文化”与“汉味精神”.在《致无尽岁月》中,这种传统的“汉味”书写发生了新变,呈现出陌生化的特征.论文从叙事方式的转换、不同城市的对比以及主要人物的比照等方面来剖析《致无尽岁月》中的“汉味情结”.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学史研究种类繁多,著述甚丰。纵观文学史研究现状,流弊甚多。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生成、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重现人类情感发展变化的事实,揭示其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客观必然性的内部规律。文学史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还原历史;二,主客交融。  相似文献   
3.
文学体制是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文学场域.文学体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文学自身的内在规定性或法则即自律;社会的各种关系与结构印他律.文学体制建立在文学的自律和他律共生互动的张力之上.厘清文学体制中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在当前的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中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19世纪的经典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突破传统的男女青年恋爱婚姻小说的拘囿,体现出欧洲高雅文化与帝国主义殖民事业的一致性和契合性.由<曼斯菲尔德庄园>可以见出,文化是怎样与帝国主义殖民事业合谋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小说文本与帝国海外殖民实践暗合的具体层面.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以凝练精粹的语言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含混不是意象重叠,晦涩难懂。含混美是诗歌的理想艺术形态。含混既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又是一条美学原则。含混美与诗歌的含蓄美和朦胧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汉语言文字的结构、表意特征探析诗歌含混美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主要采用福柯的空间理论来观照奥尔尼的经典剧作《毛猿》,通过对剧中的五个主要空间:船舱、五马路、监狱、世界产联和动物园的分析,揭示了其隐喻的空间与权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空间使权力的实施达到最优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审美”一词的具体用法入手,辨析了文艺的审美自律论的合理性以及把“审美”窄化为“形式”后带来的局限性,即无视作品的内容和意识形态属性,从而割断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的多维联系。用审美来反驳《讲话》,或者反驳文艺的功利性,都将是一种简单化的含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