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辉艳 《学周刊C版》2011,(11):134-134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第五条改进写字教学评价中指出: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纵观现在的写字教学.我们对写字教学的评价重视还不够.如果我们能充分用好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实效.必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心理学上也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浓.就会推动儿童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对待学习.  相似文献   
3.
唐辉艳 《教师》2011,(13):70-71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只有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了字、词、句,才能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具体说就是要加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张田若语)。教学实践说明,在有限时空的课堂教学中,一节课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以笔者拙见,阅读教学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着力抓好读中感悟。语言比较,语境置换和情境拓展这些最基本、最相宜的语文素养提高训练。  相似文献   
4.
梁实秋先生在《作文的三个阶段》中将学生作文创作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枯涩阶段、泉涌阶段、割爱阶段。现实中,大多数学生依然停留在梁先生所说的第一阶段而无法自拔。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引领学生度过痛苦的"枯涩"阶段,进入欣喜的"泉涌"阶段,最后登上出精品的"割爱"阶段。在备考最重要的高三这一年,我们既不能过于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一味强调技法,又不能循规蹈矩或"无为而治",放任学生在题海里遨游。经过几年的尝试,本人摸索出一条以随笔对话、技法专题、内容专练为"三套马车"的高三作文教学思路,三个系列齐头并进,相互穿插,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只有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了字、词、句,才能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具体说就是要加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张田若语)。教学实践说明,在  相似文献   
6.
唐辉艳 《学周刊C版》2011,(12):180-180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现行使用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识字量在"暴增",每一课平均要认十几个生字,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很困难。怎样让孩子快乐识字呢?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