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让报主     
刺客,在中国古代历史乃至现代史上始终是令人起敬而又颇为神秘的一族,从最早被记下的曹沫、荆轲,到现代的王亚樵、孙凤鸣,其助弱除暴以身殉志的浩荡英气一脉贯穿(这里,当然不包括与正义对垒的亡命之徒)。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豫让,就是战国初期一个很有光彩的人物。司马迁在他的惊世大书《史记》中,只记载了五位刺客,除了大名鼎鼎的荆轲之外,另一位重要人物就是豫让了。司马迁在《太史公原序》中说到写《刺客列传》的动意时,竟没提荆轲而特别提了豫让的“义不为二心”,足以表明豫让在司马迁心中占的地位。清代大词人陈维崧在他的《南乡子》词中…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共安排了25次“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可以划分为5种不同的课型.教学时,教师应该在总目标(“问题”和“活动”这两个关键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应该在游戏活动中,寓学于乐,融数于趣;在观察活动中,“按骥寻图”“按图索骥”;在操作活动中,以动促思,探究奥秘;在统计活动中,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在设计活动中,突出个性,感受优化.  相似文献   
3.
4.
楚庄王葬马     
大秋 《课外阅读》2007,(7):44-45
劝说别人改变既成的想法,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当此人是权大势重的人物时;而向一国之君进谏,欲使其改弦更张,且要冒着因犯颜而殃及自身的危险时,人们更多的则是望而却步了。《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优孟巧谏楚庄王葬马的故事,恰恰提供了"艺高人胆大"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缘起】最近我校搞了一次"紧扣核心知识,引领学生发展"的专题研讨,青年教师纷纷亮相。他们独到的设计,崭新的视角,灵活驾驭课堂的水平,对待教学精益求精的态度,给听课的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王琳老师的《分一分》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他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设计理念,如沐春风般的课堂气氛,至今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军法无情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其运转的顺畅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决定着国政的兴衰,尤其是在军事斗争成为国家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的冷兵器时代,更是如此。息息相关的直接密切程度,可以用“牵一发动全身”来表述,所以有几句老话传至今日仍令人们耳熟能详:“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军法无情”。在古代所有军事家的著述和故事中,似乎都会找到在其治军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服从命令”的“条例”。“孙武子练女兵”的故事就极具代表性。中国古代兵书的另一重要经典《司马法》的作者田穰苴,同样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被记录在《史记·司马穰苴…  相似文献   
7.
王斗劝齐王     
发现并指出主上的不足与偏颇,是人臣的天职,然而为人君者,多因掌控朝野、目空天下而刚愎自用,不易听进反面意见,常因一言不合而龙颜盛怒,人头因人言而落者,绝非少数,故有“伴君如伴虎”、“忠言逆耳”等老话。那些耿介之臣舍命死谏,虽则忠忱感天令  相似文献   
8.
巧妙地拒绝     
大秋 《课外阅读》2008,(5):44-45
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公务联络,双方在合作的前提下,大都会有些未必一致的想法和动意,有的甚至是直接对立的,但为了更大更根本的利益,就要努力说服对方,令其或愉快或无奈地为了"双赢"而妥协。这实在是种智慧的较力,在《左传·昭公元年》中"巧妙地拒绝"一节,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申包胥乞师     
大秋 《课外阅读》2006,(2):38-39
申包胥“一人复楚”的故事,精诚感天,历代传颂,而《左传·定公四年》的记载,则为这一事件在民间口口相传生生不息,提供了最可依凭的范本。初,伍员(字子胥,楚大夫伍奢之子。)与申包胥友。其亡(逃亡。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伍奢及员兄尚,伍子胥出逃至吴)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同“覆”)楚国。”申包胥曰:“勉(努力)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到了)昭王(楚昭王)在随(随国。昭王十年[公元前560年]吴伐楚,昭王逃亡),申包胥如(到)秦乞(求援)师,曰:“吴为封(大)豕(sh?,猪)、长蛇,以荐食上国(指中原发达国家),虐(为患,为害)始于楚。寡君(对自己国君…  相似文献   
10.
对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的挑战,深入研究创新人才的创有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人才成长的特殊环境和机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