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高校的本土教材普遍存在更新速度较慢,不能与科技的迅猛发展同步等问题,而引进外文原版教材,将成为解决本土教材目前现状的一剂良方。本文分别从教材选择的解释变量、基本原则和国际化愿景三个方面,对高校外文原版教材引进的适切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探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引进教材的使用效益,而且为促进新一代优秀本土教材更快、更好地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西方一流研究型大学是以其超强的办学实力而不是超大的办学规模享誉世界的,成熟的办学理念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其“强校”的品质基础和体制保证。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应首先着眼于“做强”而不是“做大”。  相似文献   
3.
高校新入职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他们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强调教师自我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入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之际,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也掀起了新一轮改革的热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11月14-16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全国47所高校的120多名高等教育学者参加了大会。会议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化综合改革阶段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当代中国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80年代中期 ,我国教育界曾经开展过一次关于创新教育的讨论 ,世纪之交 ,创新教育再次成为教育界关注和探讨的焦点与热点 ,其影响之深远却远非上次讨论所能比拟。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最强音。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 ,必须致力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开发人的创造性 ,这既是教育的题中之义 ,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复归人的创造性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人是社会实践的唯一主体 ,实践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人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从而超越于动物界 ,创造出一切属于人…  相似文献   
6.
教学时效论     
人们常常对教学时间这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不够重视,甚至长期以来对教学时间的理解是狭隘而有偏见的,认为教学时间仅指老师进行教学的时间。这种偏见往往被带人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安排教学时间上,只注重课堂教学时间,而忽视了学生独立学习时间。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规定:“每门课程每学期、每周和按各种教学形式分配的学时数与总学时(学分)外,教学计划还应当规定每学期、每周所分配的学时数与总学时(学分)数等。”不管教学时间如何规定,都应包括两个基本方面:教师教学的时间和学生学习的时间。这两个方面不是分离的,它…  相似文献   
7.
8.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功能定位与特色追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人才培养目标,迅猛发展的高校"工程训练中心",需要建设成为"开发受训者工程素质的现代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开发新工程训练项目的研究中心,大学生开发科技作品的创新中心";形成"训练情景真实性、训练体系先进性、能力开发个性化、发展模式开放性"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9.
大学从来就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术性是它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其他学校组织的个性特征;大学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角色都是建立在其学术性之上的,大学学术个性的发展是其社会角色完善的前提;大学组织发展的实质即是其学术性发展与社会角色完善的统一;尊重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弘扬学术精神是大学组织发展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人为本"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发展观,也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高校是学术性组织,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以人为本”的内涵应表现为以学术人才为本、以拔尖人才为本、以青年人才为本;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人为本”存在诸多制度制约,而推进“以人为本”的实现首先需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