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媒体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优化整合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摆脱单一模态的教学现状,增强英语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的多模态教学,并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往学界少有从时空哲学的视角解读卡夫卡的作品,似乎很难定义卡夫卡的小说里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这正是卡夫卡匠心独运之处。卡夫卡独树一帜的时空哲学赋予了叙事时间和空间新的内涵与形式,作品的时空在如迷宫般交织后充满了叙事张力,使小说充满了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对时间和空间的特殊处理成为表现“卡夫卡式”书写的主要叙事手段,卡夫卡叙而不议,观而不语,让读者在品读作品时将零星的碎片和静止的瞬间在头脑中重现,从而在看似随意和刻意疏忽的充满空位与悖谬的文本中,体会到作家内心深处理性的梦魇,这种矛盾、荒诞、梦境般的叙事,进一步折射出世界的虚幻和人类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孝红波 《英语广场》2024,(1):103-106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赋能国家翻译能力建设是大势所趋。新时期高校MTI翻译人才培养应以“翻译+专业+技术”模式为目标导向,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翻译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社会发展注入高质量的懂语言、懂专业、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隐喻,秉承和平发展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发展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口译是我国对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口译工作也是我国对外交流开放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探索商务英语口译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研究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对当前商务英语口译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要求,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着很大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拜厄特在《占有》中对经典神话、故事等前文本进行了创造性的历史重写,用丰富的原始神话意象展现了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期和当代社会的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本文采用女性神话主义批评理论,对小说中主要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和考查,揭示了拜厄特对社会历史,知识女性生存境遇以及婚姻爱情观的独特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因具有真实性、思想性、文献性、揭秘性以及艺术审美、文献典藏和文化传承等价值,被认为是最适合进行国际传播的文化载体。但纪录片翻译中出现的语义缺失问题会影响他国观众对纪录片内容的理解,语言背景差异会使译者对词语的把握和使用出现偏差,影响信息传递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纪录片翻译中出现的对应词不当、文化形象缺失、文化概念差异这三类语义缺失现象,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采用归化策略,减少语际差异的影响;用音译结合注释或适当增词的方法,减少文化差异的影响;合理利用类比替换,减少思维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英国作家拜厄特的《占有》以其丰富庞杂的宏大叙事、抽象的时空观和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被一致看成其代表作。以空间解读的视角,分析小说中的空间意象和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发现正是小说中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并置和重叠、交错和互动,构成了小说充满张力和魅力的想象世界。《占有》的文本结构和叙事有意打破故事的线形发展模式,采取了共时性的叙述模式,通过多重叙事、多维视角、主题重复、多元文本等形式的精心建构,使小说的涵义从确定到不确定,结构从封闭到开放,阐释由单维到多维,从而取得了小说叙事的空间化效果。空间书写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景深,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不可靠叙述"是当前叙事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可靠叙述的修辞性理论创始人韦恩.布思,主张以隐含作者的规范为标准判断叙述者的可靠性,后经修辞性叙事理论家詹姆斯.费伦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观点,将"不可靠叙述"分成了6种类型,进而又细分为"疏远型不可靠性"和"契约型不可靠性"两大类别。探讨戏剧叙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事策略不仅可以促进读者对戏剧文本的多层次解读,影响读者的伦理判断,而且可以引导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剧本的创作过程,体会到文本的经典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说家F·S·菲茨杰拉德(F.S.Fitzgerald)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查克·帕拉纽克(Chuck Palahniuk)的《搏击俱乐部》分别创作、发表于爵士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美国。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经历了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然而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现代人变得浮躁焦虑,麻木虚荣,曾经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在追名逐利和浮夸攀比中日渐沦丧和退化,处于消费主义重压之下的现代人处于崩溃的边缘。文章将立足当代消费文化语境,借鉴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采用文本分析与社会历史语境相结合的解读方法,以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查克〃帕拉纽克的代表作《搏击俱乐部》为阐释文本,探讨消费文化语境下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小说展示了作家们对消费时代现代人的独特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