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万家诉讼》是一部以中国农村妇女为主人公的小说,是一部女性文学文本;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视角来解读可以得出:《万家诉讼》彰显了中国农村妇女争取做人权利的主题,关照了中国农村妇女做女人的权利,展现了她们做女人的自豪感,重构了中国农村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2.
《红字》的生态批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批评理论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结合生态批评理论要旨,通过对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的分析,可以揭示出霍桑对极端科学主义、人类欲望膨胀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类返朴归真,重返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3.
美国文学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必考科目之一,本文针对考生在应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本学科特点、考查重点及考研常见题型,提出“厚书看薄,薄书看厚”、“以点代面,点面结合”,以及“质量互变”的学习策略供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4.
孟宪印  于勇 《文教资料》2008,(27):27-30
新历史主义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英美文化和文学界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本文从新历史主义这一独特视角,结合其主要概念:颠覆,抑制,通过对<宠儿>中的主要人物的分析,揭示出托尼·莫里森颠覆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大写历史,谱写了边缘人物的小写历史:颠覆了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确立了边缘人物的话语权:颠覆和抑制在协和中找到了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英国剧作家兼诗人马洛的牧歌情诗《多情牧童致爱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美的田园抒情诗之一。诗人通过牧羊人对爱人的爱慕和山川景色的赞美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珍贵和美好,表达了此时期人文主义者理想的爱情境界。透过诗中纯朴的爱情和优美的田园风景可以发现,诗人所要力图构建的是现实世界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6.
大写历史小写化是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新历史主义者主要使用颠覆和抑制两个概念来解读文学作品.莫里森在<宠儿>中颠覆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大写基督教历史,谱写了非洲裔美国人的小写基督教历史.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为塑造怪诞型人物运用了陌生化技巧和夸张修辞操作手段,成功地创造怪诞审美范畴的审美价值———惊奇感。小说中审美范畴怪诞的恐惧性和再生性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怪诞的肯定性和否定性之间的辩证张力。  相似文献   
8.
莫瑞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的篇名来自《旧约》,书中意象、人物大多取自《圣经》。通过比较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圣经》意象血田/血库,与《圣经》中同名人物派拉多/派拉特、露丝/路得、夏甲/哈格尔以及男主人公奶娃的文化内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莫瑞森《所罗门之歌》是对《圣经》文本的戏仿,艺术地揭示了当时美国非洲裔青年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谱写了当代美国非洲裔版小写"《圣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