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跨世纪素质型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吉林师范学院宋嗣廉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场深刻的变革,既为高师教育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为基础教育培养21世纪师资的高等师范教育怎么办,已经成为从事高师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者迫切需要回...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师范教育的传统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我国师范教育的传统与特色吉林师范学院宋嗣廉中国的师范,是从外国学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师范”也可以说是“舶来品”.然而中国师范教育从1897年创办至今却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与特色。如同“橘化为枳”一样.“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权,叶徒相似,其...  相似文献   
3.
4.
汉赋是大汉“一代之文学”,也是汉代文学一大宝藏。它对汉代散文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史记》也有它的投影。司马迁偏爱辞赋,尤关注大赋的成就。《史记》与汉大赋都是西汉盛世社会思潮——“宣汉”的鸿篇巨制,是大气磅礴的时代回声,同时,均表现了文学自觉意识的艺术特征。一文一赋,两支奇葩。汉赋以显“物”为己任,《史记》则“以人物为中心”昭示了文学自觉意识的突进。  相似文献   
5.
由王邦佐、陆文龙同志主编,李培栋、燕国材、梁树基同志参加研究撰写的《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一书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并荣获1995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首届决策咨询二等奖”。该书出版后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好评。本期刊发的原吉林师范学院院长宋嗣廉教授的书评就是一例。这既是对我校深化教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肯定;又是对我校今后工作的鞭策。  相似文献   
6.
一、面临的挑战注重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是21世纪对高等学校各个学科共同的时代要求,高师院校传统的基础学科中文专业当然不能例外;同时这也是面向21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对高师中文专业的特殊要求。高师中文专业进行了不少改革,其中不乏成功的尝试。但据笔...  相似文献   
7.
元曲运用扩充内涵、移花接木、借题发挥、反褒为贬等方式"接受"并对《史记》人物作出了时代的"解释",创造了一批元代的《史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墨子的“合志功而观”指的是对人们行为的好坏、善恶应将其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司马迁继承了墨子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了“合志功而观”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更重视“志”之高尚低下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单以其“功”之大小、事业成败如何为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古往三千多年的历史人物进行的道德评价,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评论《史记》人物的诗歌是《史记》评论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其它评论形式几乎同时,诗评《史记》人物出现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唐宋。诗评《史记》人物见解深刻,感染力强,具有其它评论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现"天子所与天下公共"的法治,也是司马迁的法治理想。司马迁用他实录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这种理想的特定历史条件是"兼听"的明君和"守法不失大理"的执法者;君权至高无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不能容忍"天子所与天下公共"的法治;即或出现所理想的法治局面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