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华的百年校庆,引起了大家对清华是继续培养高级工程师还是科学家的探讨,但是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应用的工程师型人才,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凡事先解决思想问题,其次是方法问题,再次是落实问题。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根本。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是这一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计算机软件专业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本文在分析目前计算机软件专业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5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小课题研究统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它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开展小课题研究不仅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小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进行小课题实验,教师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  相似文献   
3.
左雷 《甘肃教育》2001,(3):34-35
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环境日益恶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 重,森林面积减少,草场严重,连年南涝北旱等状况,充分利用历史课独特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历史教师义务不容辞责任,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关注社会、注重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构筑历史框架培养历史能力□两当县一中左雷一、注意对学生宏观主体框架的培养,提高宏观思维辨析能力。传统历史教学由于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再现,造成片面重视史实的堆砌和死记硬背的负效应,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综合...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某汽车部件制造企业智能销售决策分析项目为目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商业智能的汽配零部件销售分析解决方案,即对相关业务的源数据进行转换、清理和装载,建立销售分析数据仓库;构建多维数据模型,实现对销售情况的多维联机在线分析,实现了预测算法及前端展现应用。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农业银行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意义、统计报表指标体系、数据模型的建立、系统结构设计和全文索引技术在农业银行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方法。该系统可以实现各种统计报表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有力保证报表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且能为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在新课改下,新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新时期教育的教育目标和价值主要是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学生是新课改下的核心和主题,是评价教学水平的核心尺度,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和主力军.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藤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这就是说,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对课程改革过程有强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已进入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技术共享和信息共享十分发达的一种状态,随着科技创新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十分必要也完全可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全民族、全方位、全周期的终身学习生态构建,其核心驱动力是终身学习动机不断加强、学习特征不断优化以及学习能力更加全面和不断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因不同的学习领域、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习层面而体现不同的特征,也会因不同的知识积累、不同的学习经验、不同的学习技能以及不同的学习态度而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终身学习能力还会受到学习动机、学习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为此,研究相应的观测变量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并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实证,找到各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效用的大小,从而进一步探索提升终身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