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感性怀抱的主体诉求、价值理念、社会理想和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用理性把握的社会发展模式和状态;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憾和现阶段的中国国情来看,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理性思维;建立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是社会理性发展的重要表现;建构和谐社会应该实现感性和理性的辩证统一,养成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意识形态”,我们往往把它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实际上,“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丰富、不断发展的概念。从肯定的、否定的、中性的三个研究视角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意识形态概念予以定位,这将有利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解读--一个思维方式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性思维、人本思维、整体思维、和谐思维经过创造性诠释与现代转换,可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资源。即以感性思维“中和”理性主义,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以主体、人本思维倡导人的全面发展;以整体思维观照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和谐思维寻求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融会古今、辩证扬弃、东西互补、吸纳和超越后现代,把传统思维方式转化为可资当代社会发展利用的精神资源,真正实现发展的科学性、全面性、人本性、和谐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是现代科技和人类思维方式进步的产物和表现,网络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使人类的思维半径加宽,思维深度加大,思维精确度加深,但同时也使人类思维更加复杂和凌乱,人类更加困惑和迷茫.网络世界的思维特征可以归结为六个方面:隐私性与开放性、共享性的统一;永久性和即时性、交互性的统一;中心性和无中心性的统一;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虚拟性和现实性的统一.这些特征相互交织融合,共存于网络世界之中.在建构和谐社会、绿色和谐网络的语境中,探讨网络世界的思维特征对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育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凭借短视频这艘"快船",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而爆红海内外,深受全球粉丝的热烈追捧,成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李子柒用短视频讲好中国故事具有五大特点:观照社会现实,关注"慢生活"需求;根植传统文化,呈现中国元素;展现家庭美德,引起亲情共鸣;建设乡村文化,唤醒游子情结;展示新女性形象,改变刻板柔弱定位.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提高国际形象、获得更多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当代实践,推动着世界历史进程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必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平与发展论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展开,而当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逻辑指向则在世界发展进程中不断诠释与论证着共同体的实践必然。  相似文献   
8.
在学术和政治之间——高校"学术行政化"倾向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行政化"倾向在当前高校管理中不可忽视,它严重制约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观念的熏染;二是建国后一段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三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利益的驱动.只有转变"官本位"的传统观念,实行高校与上级行政部门的适度分离,高校内部学术机构和行政部门的适度分离,深刻理解和切实践行知识分子的当代使命,才能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博客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存状态、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界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博客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着积极的影响,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问题.综合运用技术、法律政治、经济、道德等手段,加强大学生博客文化环境的管理,对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卷”“躺平”“45°人生”是相互交织的三个维度,是社会竞争环境与青年社会心态变化的集中表现。因此,有必要梳理从“内卷”到“躺平”再到“45°人生”的演化机理,剖析“45°人生”的培育困境,进而思考“45°人生”的培育理路,从而引导青年在“45°人生”这一最佳平衡点中奋起追梦,将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