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碎屑矿物在判别沉积物来源以及沉积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2013年汛前与汛后采集的黄河尾闾河道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鉴定,探讨了调水调沙工程实施导致的水动力变化对碎屑矿物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汛前或汛后黄河尾闾河道表层沉积物中共鉴定出重矿物31种,轻矿物11种。尾闾河道沉积物整体以轻矿物为主,占比达99%以上。重矿物优势矿种共8种,分别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阳起石、水黑云母、石榴子石、榍石和碳酸盐,其中普通角闪石占比高达29.98%,是主要标志性重矿物;轻矿物优势矿种共3种,分别为石英、斜长石及钾长石,其中石英占比高达59.75%,是主要优势矿种,并可用于确定物源。比较而言,汛后8种重矿物含量之和比汛前增加3.7%,尤其是普通角闪石,其在汛后占比较汛前增加8.62%。与之不同,轻矿物含量在汛前与汛后差异不大,但沿程变化明显。研究发现,尽管调水调沙工程在改变尾闾河道水动力的同时并未使其轻矿物组分发生明显改变,但其导致的重矿物沉积分异却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