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主观工具价值论到客观内在价值论的范式转换,"人是目的"这一现代价值观的核心指向得以被拓展和超越,人类走出自我中心主义,构建一种具有根本意义而非派生性的生态伦理学,逐渐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有创造性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有其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和道德理由。但是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律性发展,致使社会理想的乌托邦视景消失。从而现代人的交往方式趋于工具理性化,生存模式陷入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因此。人类需要考虑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对市场经济作必要的文化制约和道德规范,自觉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环境伦理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具有实践导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生态教学的基本特点。对于环境伦理教育而言,应通过融渗式伦理教学、隐性课程开发、社会资源的利用等多层面,推动和促进生态教学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人类自恋情结的自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是人类的本性,没有爱人类一天都不能存在。如果人类将爱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那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自恋,是人性的扭曲和爱的麻木。生态危机正是人类过分爱恋自己的逻辑后果。治疗人类的自恋情结,使人向合乎人性的人复归,必须将爱的对象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范围扩展到自然界,关爱自然,关爱自然存在物。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实质是对物质的挥霍浪费和践踏,是不珍惜物品和资源,对人类自身和生存环境以及子孙后代不负责任;消费者社会不可能兑现它通过物质舒适而达到满足的诺言,因为人类的欲望是不可能被满足的。因此,在这生态环境资源受到破坏、生存危机重重的时代,呼唤对消费主义的超越和人类的自我觉醒,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乌托邦是人的一种价值理想,是人对未来的终极性诉求,开启了未来的可能性空间。在现代性条件下,乌托邦观念的处境每况愈下。否定现代性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开启现代性的乌托邦维度,超越现代性却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西方现代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路径,生态伦理无法从西方文化内部突破传统观念的禁忌,而开始借助于"东方转向",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中寻找精神资源。与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无我"主题不同,儒家的"仁民爱物"由血缘亲疏的人际伦理关系扩大到整个自然界,在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同存的"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走向"制天命而用之"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相辅相成的生态伦理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8.
9.
张彭松  王雪冬 《天中学刊》2006,21(1):35-38,119
个人主义是现代性的重要维度之一,是发轫于中世纪晚期经启蒙运动而形成的现代性价值观念。它出于对超越个人自身的“宇宙秩序”的怀疑而形成现代以个人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其结果导致人的本体论根基的虚无化和个人生活的狭隘与平庸。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性极度膨胀的现代社会。人类必须试图重建一种健康、合理的乌托邦观念.选择超越当下现实的另一种可能性,以此来冲淡人们对现代性价值的固执性迷恋。后现代主义放弃了重建理想社会的可能性。将现代性的虚无主义推向极端.因而.它没有可能构想某个与当下现实完全不同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