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田野工作中,由于存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是否具有相似生活经历的差别,可以将研究者大致划分为局内人(insider)、局外人(outsider)两种类型。他们的研究取向和学术定位不大一致,有时候会造成对于同时期同一研究对象的认识大相径庭的困境。探寻采取哪种身份更能真实的反映被研究者固然可贵,但认识和理解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时代场景以及学人的学术背景、研究动机对于推动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更具现实意义。由此,本文试图在回顾20世纪30年代凌纯声等人与石启贵的湘西苗族研究的基础上,透过他们表征在外的局外人、局内人的身份,从时代场景、学术背景与研究动机三方面来深入理解他们著述里分别凸显的“文化猎奇”、“政治自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类数字平台在政府治理中的深度运用,我国政府决策回应模式已从权威模式、供给模式向平台模式转变。平台模式意味着政府决策回应迈向政民通达。基于“技术-结构”视角,以成都实践为例剖析政府决策回应平台模式的形成机制:数字平台嵌入治理结构,并通过连接、赋能、再造的三层次作用重塑治理结构,在制度粘合下平台与治理结构耦合实现全面联通的信息结构、无缝隙闭环的业务结构、敏捷协同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