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高考与户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当前政策与新闻的热点。高考和每一名高中生乃至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十分关注有关高考的每一项政策。因此对于这个话题,高中学生是一定有话可说的。  相似文献   
3.
正岁月如歌。歌声历来是诗人和作家笔下描摹和歌咏的对象。唐代诗人王昌龄有"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新"的诗句,作家朱自清的诗歌《歌声》开头是:"好嘹亮的歌声!黑暗的空地里,仿佛充满了光明。"在他们诗化的语言文字中,我们读到了他们对歌声美好的赞叹之情。我以为对这个作文命题来说,写谁的歌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写好与歌声有关的故事。我想,"最美的歌声"并不一定说(写)歌声是最好听的,而是指听歌时  相似文献   
4.
把读了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以后的感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和一般的议论文又有不同。它必须是也只能是在读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认识、感想和体会)。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预设与生成的讨论和研究有很多,很多人围绕着预设重要还是生成重要,要重视预设还是要重视生成争论不休。上海市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也为此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一些经验。从他们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预设与生成之间并不对立,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预设与生成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不识一字 等     
  相似文献   
7.
偶遇知音     
正某生素善琴,尝谓世无知音,抑抑不乐。一日无事,抚琴消遣,忽闻隔邻,有叹息声,大喜,以为知音在是,款扉叩之,邻媪①曰:"无他,亡儿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音,闻之,不觉悲从中耳。"(选自《笑林广记》)  相似文献   
8.
杞人忧天     
正杞国1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2,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3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亡)处无(亡)块。若躇步跐蹈4,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5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选自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  相似文献   
9.
彭为成 《现代教学》2010,(11):29-29
语文教师教学这些文学作品,其根本任务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从而提高文学修养。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就课文教课文,没有把课文当作例子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了许多课文之后,当遇到新课文时,还是无法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中,我们常对耳闻目睹的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言两语,或褒或贬。如果把这些口头评论经过整理加工写下来,就是一篇小评论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小评论?我认为下面几个方面是同学们必须注意的: (一)题目定得“小”。小评论一般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