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心理危机的性别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危机的出现像一场灾难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受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干扰,认为女性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通过多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其实,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男女两性在心理危机的出现和应对方式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独立于官学制度之外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居重要地位,起过重大的作用。书院初为私人读书治学之地,而后才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的地方。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组织,一般认为是始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所建的白鹿洞学馆。北宋初年,书院正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扩招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高校及其它相关部门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点,理论界对此问题也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从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和对策等方面对这些研究作综述分析,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小教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和学员的双重角色,更应充分提高学员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获取和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综合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5.
从饮食文化看翻译中文化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界沸沸扬扬的文化热至今意犹未尽。基本分为两派:文化是可译的。也是需要译的;文化是不可译的。理论的争论和实践的迷茫形成强烈的反差。可译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实践中文化的翻译是四面楚歌。本文以饮食文化为例,阐述了文化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6.
简论职业教育中团队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在作客央视《对话》栏目时曾谈到,团队精神是微软用人的最基本原则。他说,像Windows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如果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这项浩大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中国青年报》在2001年11月做的《人力资源:青年职业前景与跨国公司在华战略》调查也显示:团队精神是跨国公司在选才时最看重的四项特质之一(另三项分别是忠诚度、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跨国公司选拔和任用人才对“团队精神”情有独钟这一现象将对…  相似文献   
7.
以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性为导向的高校转型发展正在不断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随之不断深化。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水平、应用型幼儿教师的培养需求凸显紧迫性。本文在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提升幼师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赖以生存的社会心理背景是很深厚的,其原因也是多层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认知上的偏差,也有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与此同时,急功近利的社会浮躁心理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深入分析和探讨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建设,形成其稳定而科学的心理价值体系是十分现实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师范教育,尤其是作为师范教育核心基础课的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与考试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公共教育学的模块调整和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总是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时会表现出兴奋、满意、愉快、欣喜、爱慕。有时又会表现出惊讶、惶恐,厌恶、憎恨、恼怒、沮丧和痛苦。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情感。概括地说,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 人们之所以对各种事物会有各自不同的态度。是因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揭示了它们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了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了相应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如因需要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