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以“爱满天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崇高信念和高尚品德,孜孜不倦地从事既平凡而又神圣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被世人誉为人民教师的光辉楷模。陶行知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他看来,教师是学校职能的主要体现者,学校的好坏要靠教师。他在给友人有一封信中写道:“小学教员教得好,则这一二十、一二百家的小孩子可以成家立业。否则,变成败家子,永远没有希望了。”他不但从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中,认识到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进一步从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中,认识到教师具有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地位和作用。他在同一封信中指出:“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中。德国战胜法兰西归功于小学教师,这是人所知道的。”因此,他的结论是:“小学教师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的治乱”。陶行知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精辟论述,突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他就非常明确地提出: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不是在资料堆中冥思苦想的产物,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办学实践,在与传统教育的弊端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中不断磨砺出来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思想。在当今提倡教育创新的年代,探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于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及促进教育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世界创造教育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他为中国创造教育奠定了基石。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的挑战而提出的。他非常明确地提出:"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  相似文献   
4.
黄炎培(1878-1965)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首创者。陶行知(1891-1946)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生活教育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他们二人都抱定教育兴邦的理想,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立志改革中国旧教育,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当然他们的理论各有侧重点,黄炎培侧重于职业教育,陶行知则侧重于生活教育。但他们在教育思想上有许多共同点。一、在教育与政治相结合的观点上的一致性黄炎培和陶行知早年都受过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认识。当前,深化我省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对传统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成人高等教育进行再认识。首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高等教育的价值观。传统高等教育价值观只重视普遍高等教育的价值,轻视成人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有碍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转变这种观念,确立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遍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价值观。早在四十多年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就已有很深刻的认识,在《谈社会大学》、《社会大学运动》等文中,他从当时中国“有四百万职业青年”“要受高等教育,但正规大学数量不多,无法容纳,且大多数都已无力进正规大学”这一客观实际出发,积极倡导,并亲自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陶行知对成人高等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和他对成等高人教育的实践,对于我们今天转变传统高等教育价值观念,提高对成人高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其次,必须从根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1891 -1946)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逻辑起点是现实生活 ,其特点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有历史联系的。它的内容系统而完整 ,博大而精深。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 :“陶先生著作宏富 ,论述精当 ,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 [1]他勉励大家“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促进教育改革”。而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幼儿教育思想 ,也是相当丰富和富有远…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在传统文化日趋升温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提倡国学。在语文教育领域,有人不时提出回归传统语文教育的主张。甚至有人断言:现代语文教育已经"重病缠身",语文课的出路在于"回归传统"。[1]现代语文教育的出路何在,是"回归传统"还是"全盘西化"?毋庸置疑,那种不顾汉语自身特点,"淡化语文知识"的"全盘西化"之路固然不可取,但"回归传统",也并不是让语文教育永葆健康的"灵丹妙药"。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改革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规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现代化之路。在此,笔者不妨借鉴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