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风骨"释义     
刘勰《心雕龙》中提倡的“风骨”,实际是指章的气和力量,是刘勰对当时的风的一种要求。当“风骨”被作为一种审美理想而提倡时,它就成为一种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2.
读周词札记     
宋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宋时雅俗共赏的周邦彦词,很多地方歧义纷呈。文章对部分有歧义的周邦彦词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周邦彦词用自然雅洁的语言描写了奋斗的人生旅途中的友情、亲情和爱情生活,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愿望和眷恋,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审美理想。通过歌女的演唱,给当时的社会留下了一丝温暖和亮色。千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一份优美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提法是马克思美学理论中的一段极为重要的论述,然而对于其中“内在的尺度”究属谁的尺度却众说纷纭,本从比较各家译入手,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中译词和德原词义不完全对等上,根据中译词词义,则理解为“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均无不可,但根据德词义的特定含义,则“内在尺度”只能理解为“物种的尺度”。  相似文献   
4.
诗词零札     
中国古代诗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其语境的改变,往往在理解上产生一些歧义。文章对唐诗宋词中几首名作的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学术界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观点理解上分歧的原因,从审美体验的角度论述了“无我之境”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成迅 《新闻实践》2005,(7):63-63
本刊讯浙江电视影视文化频道《食全食美》专栏从暑期开始全面改版,首先由观众来决定谁是你“心目中最喜欢的男主持”。马可、保剑锋、黄浩和俞宙四位难分伯仲的候选男主持,是影视文化频道近两个多月来从全国挑选出来的与节目气质相吻合的男主持。观众可分别看到这四位主持人在节目中的精彩表现,并决定谁将是《食全食美》栏目的当家男主持。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词说     
温庭筠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心致力于词体写作的作者,他在词史上的成就源于他词体写作上的独特构思方式。简而言之,温庭筠词的构思特点,就是组合意象,词中有画,创造词境。温庭筠的全部词作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8.
向秀《思旧赋》语言精湛,感慨深沉。通过怀念故人,委婉地向世人表明自己出仕西晋之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化是一种圣贤化,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精神化现象都打上了这种圣贤化的烙印,民族审美意象作为民族精神力量的肯定性象征,同样积淀了由这种圣贤化形成的民族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锦瑟>一诗,自宋朝以来评论者见仁见智,议论纷纭.作者从颈联诗句的原型着手,通过考察作者的生平,参证相关诗歌的意境,考证出此诗大约写于大中七年至大中九年的某一个春天,地点在梓州柳仲郢幕,诗歌主题为忆旧思归.文章作者列举了有关词语在李商隐诗集中的使用情况,分析了有关典故、语词的含义,对<锦瑟>一诗诗意进行了具体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