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生活中、从现实的物质世界学习,与从书本上、从理论中学习,本来是人类(学习的)两种不可偏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校教育,比较偏重从书本中学习,当然有其弊端,但是,如果以为新教育、新课程就应该摈弃系统的知识与理论学习,只强调一切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一切都要由学生的个人实践去检验,那显然也是不确切的。因为,实践既包括个人的实践,更包括社会的、人类的实践。没有具体的每个人的实践,就无所谓社会的、人类的实践;而没有社会的、历史的考量,仅局限于具体的个人经验,又会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粗陋的实践主义泥沼,会为“眼见为实”的片…  相似文献   
2.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析研究性学习的几个典型定义,区别"研究"与"探索"、"探究"的不同,从人类研究活动的四个基本特征出发,揭示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和内涵及其对教学实践的要求,提出不宜把所有探索性学习都纳入研究性学习范围,最后得出几个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一 概况(一)调查内容为了更好地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了解义务教育学生质量现状,1993年5月,我们在北京市进行了义务教育学生学习质量的抽样调查。调查题目由国家教委统一设计。试题以国家教委颁布的旧教学大纲为基准,检测学生达到的水平。试题内容中没有超纲题目,主要是各科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调查分别在北京6个区县、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两个年龄段进行。小学调查的科目有:语文、数学、美育和思想品德、手工及自然常识等四科;中学调查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综合文科、综…  相似文献   
4.
文喆 《教育导刊》2011,(12):1-1
近年来,"师生共同学习"的理论时髦起来,"儿童是自主的求知者","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一类的说法,在报刊、专著中被再三申说着。然而,我一直有些不明底里,说小学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一起学习",是小学教师一辈子探究"20以内加减法"的规律,还是小学生与老师一起探究自身的认知特点?若是前者,岂不太轻看了小学教师;若是后者,可能又太高看了小学生?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只是一种假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建构主义是一种主流话语,人们习惯用其解释所有的教育现象,其实,在心理学领域,它只是众多心理学派之一,严格地说,它只是一种假说。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的“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在强调每个人“生来就是一个灵活的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的时候,并没有说清楚学习者那个用以建构新知的“原有知识”是怎么来的,也没有说明白所谓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又是怎么回事。于是,接受建构主义假说的同时,我们又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进行意义建构时,是每个人都在自我创造“语…  相似文献   
6.
文喆 《中国教师》2015,(1):66-68
<正>形象,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是作为形容词使用的。作为名词,它首先是个文艺批评的术语,意思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以及和人有关的事物的精神风貌与品格特征,是一个人物从外到内的特点的总和。"好教师的形象",当然不是讨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教师的  相似文献   
7.
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一直在变动当中。变动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教育自身的原因,例如十年动乱把教育搞乱了,大家要恢复,要把极左的东西去掉,开始了课程教学的改革,很多地方开始自编教材。再如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扩大了义务教育对象,如何把原  相似文献   
8.
进行 教 育 科 学研 究 的 根 本 目 的 就 是 要 解 决 中 国 目前 教 育 发展 的 实 际 问题 。 这 是 必 须 首 先 明 确 的 研 究 目的 。有些 同志 说 做课 题是 因 为评 职称 需 要,或 者 说是 工作 上的 要 求。现 在升 职一 定 要有 课题 ,或 者说 学 校的 发展 一定 要 有课 题。我 认为 ,要 是这 样 做的 话会 造 成一 种“被 驱赶 ”的 现象 ,这 是不 应该 的 。 实 际 上 , 当前 中 国 的 教 育 处 于 一 个 确 实 需 要 研 究的 阶段 。现在 ,教 育 的很 多问 题应 该 说是 上上 下 下都 知道 ,但是 都 不 知 道怎 么 解 决 …  相似文献   
9.
做科研要有问题意识,做工作也要有问题意识。 在现代汉语的习惯用法中,问题一词有多种解释,可以指焦点或重要之处,也可以指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还可以指值得讨论或研究的现象、矛盾等。我们所说的“问题意识”的“问题”,指的是第三种意义的问题,即主张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应该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该学会在大家或他人以为某件事已尽善尽美,某个假说已无懈可击的时候,有勇气、有能力看出“完善”后面的不完善,看出“没问题”下面的深层问题,从而提起注意,引发讨论,促进客观事物与人类认识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