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怀清 《时代教育》2014,(10):91-92
《物流管理》课程的大部分任课教师并没有从事物流企业工作、实习的经历,在课程教学中过多的依赖于知识记忆型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对学生身边物流企业运营实际的考察。本文提出在使学生了解物流与商流的辩证关系、掌握电力商务发展优化模式的课程功能解读下,应从深化《物流管理》课程地位的认识、明确《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目的、充实《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手段和完备《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等四个方面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2.
质量和能量是世界万物的最重要的两个客观屬性,因而也是物理学甚至全部自然科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范疇。由于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对于质量和能量以及它們之間的关系的认識,具有重大的理論与实踐意义。在质量和能量的关系上,有一个突出的問題是:它們能否互相轉化。在不久以前,我校曾以物理系为主,就这个問題展开了全校性的辯論。現在便来談談我們对这个問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孔子与文献的关系,近人多有涉及,但一般是就事论事,提到其观点和方法时则混同而谈,且不全面.《论语》全面反应了孔子整理文献的原则与方法,也反映了孔子对文献的态度和影响.其原则有三: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语怪、力、乱、神.方法有二:通过文与献(贤)来考证文献;运用文字、音韵、训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文本可以划分为记事性文本和象喻性文本两种不同的类型,这种文本类型的差异导致了阐释方式的差异,记事性文本由于其直接的指事陈情,在理解上很容易把握,象喻性文本由于比兴等的运用、主观的差异性,更容易导致阐释上的差异,所以既有客观对象上的文本,也有因主观因素而引起的主观性文本,这种因比兴或象喻的运用以及因具有主观性的人引起的文本差异导致了阐释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需要我们在阐释文本对象时要保持一种宽容性,最后达到一种得意忘言的非主观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