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培根倡导并实践过的观察法和归纳法的指导下,通过对约翰·洛克“感官”的继承和改造,弗兰西斯·哈奇森独创了“道德感官”。“道德感官”不仅使道德从此真正找到了根植于人性自身的基础,而且使得英国经验主义的地盘从认识论领域扩展到了伦理学领域,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它为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和信仰基础,进而推动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小班幼儿吃饭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不是挑食,就是一边吃一边玩,剩饭菜的现象很普遍. 我就想,能不能利用幼儿爱游戏的天性调动其积极性呢.一天中午,我和保育员盛好饭后,就对小朋友们说:"易老师去食堂吃饭了,我们把饭菜都藏起来,让她回来找不到,怎么样?"小朋友马上来了兴致,齐声说好.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伦理学研究,在道德基础和道德教育两个方面有待重新做出思考。对道德基础的重新思考,要求将道德的基础从知识或理性转变为情感,并消除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道德情感的误解。对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要求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情感。能否实现这两个转变,是当前伦理学研究能否打开情感之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生死边界的僭越,《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显示了强烈的伦理意蕴以及对于人类价值世界的深层关怀.人的存在既是精神的,也是肉体的,并且精神高于肉体.爱米丽虽然活在当下,可她的价值世界与伦理方向却总是指向那个消逝的过去,人性的分裂决定了悲剧的发生.与此同时,在小说中,那些本应安息的逝者,却一再借尸还魂,并展现了无比巨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