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考证了老子之师——商容的生平与其思想特点 ,指出商容是开办中国古代第一所私学的教育家 ,他曾向老聃讲了“敬老”、“守柔”、“处后”等礼义原则和人生哲理 ;老子师承了商容的这些思想原则 ,并把它发展成为柔道策略理论。行文也对古今一些名流学者把远古氏祖首领或黄帝之师或阴阳家等的容成说成是老子之师的失检勘之论 ,进行了考辨和批驳。  相似文献   
2.
《老子》“斅父”语,是古今学者校勘、注释时的一个难点.对这一词的校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读徐復老封先生大著《后读书杂志》,深感徐师学养深厚,校勘、训释有方,使我侪受益颇多.然徐著中《老子杂志》和《附录·<老子>“吾将以为教父”志疑》对“斅父”一语的校释恐并非的诂,尚须商兑.拙文就古今诸家及徐老先生校诂“斅父”(或“教父”)的有关问题,略陈陋见,并请徐老和方家指教.《老子》原本为“斅父”,并非为“教父”《老子》“斅父”一语,载该书四十二章.今据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德经》,录出有关文句,以便校勘.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崇(投),而王公以自名也.勿(物)或(员攵)(损)之[而益,益]之而(员攵)(损).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故强良(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文物出版社1976年3月版)帛书《老子》乙本损缺“學”字,《老子乙本释文·德经》已校补该字,校补为“学”字.今查河上公本、王弼本、景龙碑本、楼正本、张君相本、宋微宗本、吴澄本、赵孟兆页)本、明太祖本、草庐本皆作“教父”.但敦煌已本、傅奕本、范应元本,皆同帛本《老子》甲本,而作“學父”.按《老子》原本当作“斅父”,作“学(今简化为‘学’)父”者“学”则是“斅”的省写.顾欢、马叙  相似文献   
3.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孙,懿文太子的第二子。懿文太子朱标,尚未继位便早丧。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5月,太祖驾崩,朱允炆顺轶即皇帝位,改元建文,是为明王朝第二帝。 朱允炆即帝位不久,燕王朱棣(明太祖第四子),便以“清君侧”为理由,起兵“靖难”,经过四年鏖战,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京城,推翻朱允炆,而即帝位,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据《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等史书载,建文帝在燕王朱棣击破南京后,趁夜逃出南京,后逃向  相似文献   
4.
老阳子是春秋中晚期人,系宋国老氏后代,由宋入周为大夫。在当时甘氏党争中,老阳子属甘氏之党。公元前530年,因甘过之难,老阳子被杀害。老阳子就是老阳子本人,与老子老聃无甚干涉。那种所谓“老阳子就是老聃”、“老聃就是老阳子”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该文旨在廓清二十年以来学术界的一桩公案:老子是不是老阳子?  相似文献   
5.
“三十辐同一毂”是帛书本《老子·道篇》中的一句(通行本在第十一章)。余明光教授在其《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第四章《老学的代表作——帛书〈老子〉》中,谈及“《老子》成书的时代”之时,征用本句,认定“‘三十辐共一毂’的车子在春秋之世是没有的,只是到了战国中期才出现,但不普遍,到了战国晚期才成为定制,据此《老子》书只能产生在战国时代,而不可能产生在春秋之世。”①笔者不能同意余先生之说,今不揣冒昧,谈出己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证了老莱子氏李 ,字莱 ,生活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之间 ,他曾教育过孔丘 ,后逃隐于蒙山。他时孝子、贤人 ,先秦道家学者 ,农民教育家、思想家。其主要思想是 :去躬矜和容智 ,守柔道 ,不争达观 ,视生如归 ;其思想特点是 :“言道之用”  相似文献   
7.
老子国籍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老子的国籍问题 ,由于文献记载不一致 ,古今学者看法不同。本文对有关史料进行认真考辨 ,证实老子是先陈国人 ,而后楚国人 ,根本不会是宋国人。  相似文献   
8.
老子姓氏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证了老子的姓氏 ,证实了老子是姓偃、氏李  相似文献   
9.
古今不少学者把老子与彭祖混为一人 ,本文对有关史料进行认真爬梳 ,证实彭祖氏这个部族从尧舜到夏商一直活动于中原等地区 ,其首领被称为彭祖、彭寿、老彭等 ,批驳了“彭祖长年”论、“老聃称老彭”论 ,确证老聃与彭祖(或老彭 )绝非一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上古楚方言“褐”、“也”、“陵”、“思”等的音、义从历时和共时方面进行了考释.认为上古楚方言在春秋时期已形成一大方言语种,到战国时期它发展成为影响很大的方言语系,与华夏通语及北方各国语言存在着很大差异.到秦汉,由于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形成,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楚语楚文化处于转化期;随着楚文化同北方文化的融合,楚方言大多数词汇都融入华夏共同语中去了;一部分楚语词汇“死”去,无人再用.仅有少数词语仍然活在后世楚地人的语言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