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和哲学解放。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上来说,哲学范式的转变就是从主客二元对立的旧范式向主客二元统一的新范式的转变。它主要表现在:从远离人的空洞的抽象的旧范式向以人为本的充满人间气息的新范式转变;从领袖的独白的旧范式向领袖与群众对话的新范式转变;从静态的、横向的、共时态旧范式向动态的、纵向的、历时态的新范式转变,即从联系向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列宁说:“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中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所谓中介(Vermitteit),就是指不同质的事物的中间联系环节和对立面之间的间接联系,也就是指不同质的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和联系的间接性。我们所说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则,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中介而实现的。中介范畴一般表示事物之间。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个别事物经过千万次转化,最终还  相似文献   
3.
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都是关于教学法方面的内容。其中一篇是两位青年教师改革写作课教学的体会;另两篇就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建立政治理论课教学法学科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有的文章尽管只是提出了问题,我们也一并发表,借此推动和促进更多同志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武器,肯定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指出经济发展是核心问题。邓小平哲学是时代的需要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崭新理论形态。邓小平哲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突出的实践性。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哲学,是时代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被誉为本世纪以来,在心理学领域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西格蒙德·弗洛依德(1856—1939),是弗洛依德主义的创始人。弗洛依德的思想,有前期和后期之分。在弗洛依德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之后,又产生了新弗洛依德主义。在新弗洛依德主义中,除了社会文化学派之外,还有主张要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的所谓弗洛依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赖希、弗罗姆、马尔库塞等人后来又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弗洛依  相似文献   
6.
杨文极 《文化学刊》2011,(3):103-110
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和哲学解放。思想解放唤醒了人的主体性,哲学解放要求哲学范式转变。从哲学思维方式上讲,哲学范式的转变,就是从"主客二元对立"的旧范式向"主客二元统一"的新范式的转变。它主要表现在:从远离人的空洞的抽象的旧范式向"以人为本"的充满人间气息的新范式转变;从领袖的"独白"的旧范式向领袖与群众"对话"的新范式转变;从静态的、横向的、共时态旧范式向动态的、纵向的、历时态的新范式转变,即从联系向发展的转变。这个哲学范式的转变,使近代哲学发展到了现代哲学。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哲学,它已实现了这种哲学范式的转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特别是1924年以后的斯大林主义,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应用直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把对"文本"的应用直接等同于"文本"本身,这样就造成了许多误读和混乱。我们要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改变"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改变斯大林式的旧哲学的观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主客二元统一"的新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7.
30年前,一批研究外国哲学的中国教授和学者,聚首芜湖,讨论中国改革开放后,如何进行外国哲学的教学和研究.1978年是一个美好的春天.芜湖会议、太原会议的相继召开,揭开了神州大地外国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新篇章.今天,历史已进入2008年,这又是一个美好的春天,当我们再聚芜湖,回顾与展望我国的外国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范式的转换讨论教育范式的转换。哲学范式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从远离人的空洞的抽象的旧范式向以人为本的与人的生活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新范式转换,从独白的旧范式向对话的新范式转换,从静态的横向的共时态旧范式向动态的纵向的历时态新范式转换。提出了现代大学需要的专家、学者、大师级教师的教师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在既要认识外部世界,又要认识人自身,还要认识人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我们正是在这种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形成我们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科学的历史观和革命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全国首届“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首届“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杨文极,李育红“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于今年5月10日至14日在西安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国家教委社科司司长杨瑞森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