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课例沙龙     
主持人:请诸位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今日的语文课堂与30年前于漪先生的课堂有何差异? 单智: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恕我直言,我以为如今多数语文课水准其实远低于30年前于漪们的水准.当然,这是用当今平均水平和30年前顶尖水平比较得出的结论,未必合理,却揭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质上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3.
4.
吴礼明:记得桂师曾与姜广平先生就孔子在《侍坐》篇里是否“设彀”的话题发表过看法,我很赞同您关于孔子不“设彀”的分析。确实,我对“设彀”式教学的兴趣不是很大。我以为,支撑这种观念的是“唯书”“唯上”。所谓“设彀”,即教师们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强调设计,在教学之中务必达到他们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只不过是他们达成目标的棋子与道具而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吴礼明:记得桂师曾与姜广平先生就孔子在《侍坐》篇里是否"设彀"的话题发表过看法,我很赞同您关于孔子不"设彀"的分析。确实,我对"设彀"式教学的兴趣不是很大。我以为,支撑这种观念的是"唯书""唯上"。所谓"设彀",即教师们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强调设计,在教学之中务必达到他们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6.
读了这篇谈话稿,我的直接感受是:这是一篇在形而上指导下对形而下的关照,也就是说作者们的确是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具体微观的实际问题。文章中提到作业的喜欢与需要,这涉及到学生基本的作业态度,学生可能因喜欢而作业或因需要而作业,都是好的,但因需要而作业之后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转化,其一是转向喜欢,这是我们期待的走向,是我们应该引导的走向;其二是转向不喜欢,这是应该避免的走向。相比较而言,文章后半部分所谈,虽不乏有思想火花闪现,如“学生作业过程和终端上的个性化程度能否作为作业评价的标准”等,但不及前半部分来得深入细致,我们欢迎有兴趣的教师将探究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7.
上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见人教社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公开课时,我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这段课文:"清晨的菜市场上,你会看到手托着豆腐,三个两个地立在那里谈论着国内的新闻.在公共厕所蹲坑,你也会听到最及时的关于联合国的一次会议的内容.关心国事,放眼全球,似乎对于他们是一种多余,但他们就有这种古都赋予的禀性.‘杞人忧天'从来不是他们讥笑的名词,甚至有人庄严地提议,在城中造一尊巨大的杞人雕塑,与那巍然竖立的丝绸之路的开创者张骞塑像相映成辉,成为一种城标."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20日至22日,由《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效率研究专题组成立大会暨首届教师专业成长论坛在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中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这次盛会。在大会开幕式上,全国中语会理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语文教师是知识分子,同时语文教师也像农夫,每天都要劳作耕耘,每天都要面对许多具体的事务。我们不拒绝新潮,我们不排斥理论,但我们更需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课怎么上,文章怎么读,布置什么作业,开展什么活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进行考试,等等。新的课程理念必须体现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否则一切理论都是空对空导弹,高度是有了,响声是有了,但不能解决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这里我们非常高兴地向大家推荐袁湛江、桂维诚、程东文、贺学根几位老师的谈话:“个性化的语文假期作业”、“研究性作业”、“开放性语文作业”,我们不必追究其命题的逻辑严密程度,单从操作的层面来看的确能够给人许多启发。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语文教师关注我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原文阅读范增论苏轼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病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①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②。”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③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④。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