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文物立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悠久而延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决定了其境内地上地下及水域内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收藏和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历代统治阶级亦大都有“密藏”之嗜好。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对奇珍异宝的恣意侵夺和独家占有,在许多法典中都写入有关于文物的内容。这些法律  相似文献   
2.
包遵彭是我国台湾省前历史博物馆馆长,知名的博物馆学专家。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他一直活跃在台湾博物馆界,为博物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包遵彭1916年生于安徽省定远县。50年代初执教于台北辅仁大学,并刊行《中国海军史》等著作。1955年12月台湾历史博物馆在台北植物园建立。创办之初,作始也简,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是社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博物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汇集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并按照一定的价值目标,释放"文化内涵",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歌德说过:"假若不是通  相似文献   
4.
陈国宁女士所著《博物馆的演进与现代管理方法之研讨》,是最近几年台湾博物馆学研究的一个可喜成果.该书简洁、朴实,通俗明白,文图并茂,很值得一读.为此,现将该书小作评介.六、七十年代以来,台湾的博物馆学研究有很大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习、研究博物馆学的人增多.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公私高等学校,都开设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认识博物馆学的实践性这一显著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把握研究方向,避免沉缅于“经院式”的探讨,在书斋里构筑完美的理论体系,或者坠入从概念到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有关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了看法。认为不能把近代博物馆笼统。地称为“没落阶级的点缀品”。应当克服研究上的简单化倾向,全面地、具体地分析旧中国博物馆事业;从历史实践出发,审视、检验以往的观念与结论。近代博物馆的出现,是反封建的产物,在其进程中,有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影响、制约的一面,但不能由此否定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民主传统。其总的趋向是朝大众的、科学的方向前进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初期,博物馆有较大发展,奠定了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基础。外国在中国建的博物馆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其早期在管理与技术等方面,对中国博物馆有过一定的影响,不少博物馆人员也为传播西方科学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刊编辑委员会于三月十一日召开编委会,就国际博物馆学研究的趋势及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现状为题,进行了座谈.现将编委发言纪要整理发表,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学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博物馆学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三十多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的来说,发展的不快,博物馆的数量太少。我国博物馆事业之所以发展不快,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还没有建设起一支强大的博物馆专业干部队伍。目前,我国博物馆人员的构成上,业务人员比重小,而业务人员中大学毕业生太少。文化部系统的619个博物馆中;估计大学生只占全部人员的近百分之二十。博物馆干部队伍的这种知识结构,怎么能够适应社  相似文献   
9.
梁吉生(南开大学教授):写在前面的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博物馆学推向成熟 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历程,中国的博物馆研究就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恢复和发展的。30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学科不算长,也不算短,面对当代博物馆的繁荣发展和现代博物馆理念变化的新特征,面对博物馆的专业化过程的成熟,对博物馆共同知识体系(即博物馆学)提出挑战,有必要对过去博物馆学的学科状况做以检点与回顾。学科的自省意识,对于—个学科走向成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张伯苓与南开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这是52年前老舍、曹禺联袂为张伯苓写的祝寿诗的开头几句话。张伯苓(1876-1951)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教育的奠基人。他一生献身教育,蓝筚兴学,先后创办天津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