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品行之一。诚信是中职学生立身处世,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据有关调查显示,有八成以上的中职学生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很重要,在实际行为上却不能完全做到。一、中职学生诚信危机的表现1.契约意识淡薄。契约意识是诚信的保证。相当多的中职学生契约意识不强,在应聘的时候,多头签约、随意毁约的现象很普遍。有的中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又四处寻找感觉更好的用人单位,继续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有的中职学生则…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逆反心理的内在机制态度是指人们对他人和其他事物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逆反心理属于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产生是人们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及刺激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态度会给人们的活动以一定的规定性。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态度体系中的各种态度是互相联  相似文献   
3.
梁桂 《班主任》2006,(3):10-11
责任扩散效应是社会心理学家B.Latane在1981年提出的.B.Latane经过研究发现,在社会公共场合,由于其他人在场,人们感到责任分散给了在场的所有人,因而自己的责任减少了,所以,在其他人不采取行动时,便认为自己也没有采取行动的必要.这种效应在班集体活动中广泛存在.比如,集体劳动时,有些学生懒洋洋,出工不出力;学生在教室随意乱丢垃圾,没有自觉维护教室的清洁卫生;自习课学生不能自觉遵守纪律,吵闹或者捣乱等等.以上现象是责任扩散效应使部分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抑制,自觉性降低,从而放任自己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班级秩序.  相似文献   
4.
王革玲  梁桂 《广西教育》2010,(21):55-56
内隐认知是人类认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进化和个体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由于内隐机制在认知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如果在外显教学前有一定量的内臆知识做基础,就可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根据内隐认知理论,中职教学应注重直觉思维的培养及心理表象在学习中的作用,重视隐性课程设计,重新思考中职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愤”“悱”源于孔子的《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当学生学习时,不到苦思不解要求解答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中有了体会想说而又说不出口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质就是恰到火候的启发,它要求教师不能坐等学生的“愤”“悱”,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启动全部思维。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创设“愤”“悱”情境呢?一、巧设导语,以导创境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以启智导学,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导语要讲…  相似文献   
6.
7.
运用课前预习、课中赏析、课后小结这三个步骤进行古典诗词的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梁桂 《广西教育》2006,(7B):87-87,96
一、中职学校推行弹性学分制的意义 中职学校推行弹性学分制改革,是符合中职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  相似文献   
9.
梁桂 《广西教育》2004,(1B):24-25
“愤”“悱”源于孔子的《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当学生学习时,不到苦思不解要求解答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中有了体会想说而又说不出口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质就是恰到火候的启发,它要求教师不能坐等学生的“愤”“悱”,而是要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10.
梁桂 《中学文科》2006,(8):87-88
学校道德教育效果不佳,早已成为无法掩饰的客观普遍现实。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对学校道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然后再找准学校道德教育的切入点,认清学校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才能把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