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在当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新课程背景下,生成性教学的研究应运而生。目前,关于课堂中的一些意外、错误等生成性资源的研究非常多。课堂"意外""突发"的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更多具有偶发性和片面性的特点,对其他课堂教学而言可遇而不可求。而精心预设下促成的有效生成,即预设性生成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因为它更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对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提升和促进的作用。教学中,读懂教材是精心预设的前提,掌握学情是精心预设的保障,教学素材是精心预设的抓手。只有做好这三个环节,我们的预设才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正"智慧·互动·成长"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是:"退"的艺术,"进"的智慧。一、教师"退"让时空,凸显学生主体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适时地"退让",只有让出时间和空间,学生才有机会自主思考、自主修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才可能产生思维碰撞。如徐长青老师执教的《重叠问题》,就非常巧妙地体现了教师"退"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4期《年月日》教学(二)一文中,第一环节的故事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奶奶今年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但她只过了19个生日,而老奶奶的孙子今年21岁,但他已经过了20个生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老奶奶没有她的孙子过的生日多吗?故事引入、设置悬念是个比较好的导入方法,但前提是“相关内容”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笔者认为以上的“故事情节”不符合我国的风俗习惯。笔者曾听过一节课,也是这样导入的。师:……生:我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很苦。我想…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行间巡视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但在下校听课的过程中,看到有的教师虽然也在行间巡视,但他们并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而是形式上的行间巡视。那么行间巡视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才更有实效呢?下面就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6.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一课,教材编排是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抽象出角,情境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单位,进一步感悟十进制计数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感。基于此理念,在《小数的意义》这节课教学中,从小数的计数单位——0.1、0.01、0.001的建构入手,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经验,巧妙嫁接几何模型,迁移到小数的计数单位的学习;拓展不同的学习素材,通过类比推理,多元表征建构多位小数;利用数线模型表征整数、  相似文献   
8.
梁求玉 《福建教育》2023,(10):48-49
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引导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教师应致力于核心问题的创设,通过激发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壁垒,让学生在思维拔节中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