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播学当中有许多经典的传播模式。本文选取一个不常为人提及的传播模式——贝罗传播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贝罗模式中信源部分。重点研究信源各个组成要素,试图从这些元素中找到广告创作的新途径,从中发掘出广告作品新的表现方式以及组合,给予广告创作及其表现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汪永奇  张佩成 《新闻界》2006,(2):107-108
传播学在长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经典的传播模式,广告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一直有意或者无意地使用这些模式。贝罗传播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该传播模式着重描写了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的基本特征,提供了一种信息收集、处理、传播的新思路,在广告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引论
  广告是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广告一出现就伴随着美感和实用两种因素。在艺术土壤的培养下,现阶段的广告设计已经成为视觉传播的一种艺术手法,而从其表现出来的鲜明形象既是前提,也是基本条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以非语言手段为主的广告,被越来越多的采用,正如著名的伯恩巴克理论中的“广告上最重要的东西是要有original。”只有最大程度的引起消费者注意,并且满足消费者兴趣,才是广告达到成功的真正标志。本文以广告中的非语言手段为研究对象,对广告作品中非语言手段的概念、表现形式、传播作用及其局限与改进进行研究。文章首先通过概括非语言手段的含义,来初步认识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来了解视觉广告中运用此类手法是多么的重要,其次通过分析非语言手段对广告的作用,归纳出非语言符号的独特影响力。再次,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对非语言手段在广告作品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分析中国目前非语言手段应用的局限并给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告影像思想的单一性,以及媒介伦理失范等成为广告影像批评的主要内容。文章从广告影像特性和与大众媒介的关系着手分析,试图找到影响广告影像特殊表现的内在原因和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使人们的生态意识觉醒,生态纪录片以真实的影像、客观的纪录、流畅的叙事对生态影像进行了有效的视觉传播,给人类留下反思空间.以鸟类生态纪录片为例,分析和研究生态影像视觉传播的特点、价值和效果,有利于让受众认识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增强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含义及其内涵着手,研究了基于广告学专业创意、创作、创新、创业"四创"为目标的工作室制模式实践路径:强化以竞赛为主的项目实践,以专业拓展学习内容为辅的补充学习,以打通国际知名广告公司的专业实习,用"高带低""老带新"传帮带形式让团队可以持续发展,以此作为实践教学抓手提升学生竞争力.以工作室培养路径研究进行"四创"人才的培养实践探索,并发现工作室引领以及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革命加剧了品牌和品牌之间的竞争,地方品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保持自身品牌的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格外引人注目.乡土文化作为现存最好的造血材料和培育平台,能为地方品牌发展注入新的元素,令其保持独特的竞争力.但乡土文化在地方品牌具体运用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如定位、包装、管理、推广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从乡土文化、地方品牌、政府的角度展开研究,为企业在实战中更好地运用乡土文化进行品牌塑造提供一定方法上的指导,有效地解决具体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品牌之乡”的发展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之乡"的称号遍布了全国各地,所有这些品牌的建立对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地缘优势让长三角地区品牌之乡的发展更为迅猛,品牌之乡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长三角品牌之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具体表现。因此,研究长三角地区品牌之乡的表现和发展对于其它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汪永奇  汪永吉 《新闻界》2007,(4):143-144
恶搞这一社会现象,在广告创意中有许多的表现,但对于恶搞这种创意形式的出现与快速的发展许多人心存疑虑。恶搞这种表现形式如何能够良性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浙江农林大学广告学专业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联系行业实际,开展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形成了基于竞赛的广告学专业技能训练模式,办学效果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