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与生活》、《社会与品德》虽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但主要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为主。传统教学中都采用说教形式,在黑板上讲道德,枯燥乏味,收效低。如果在品德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体验活动,通过比赛、游戏、故事、辩论、媒体渲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消化",让体验活动充盈学生的课堂生活,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体验数学,享受快乐"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想让数学体验更加积极有效,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现有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宜的体验情境,在体验学习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听过很多堂音乐公开课,自己也上过很多课,不谋而合地有时刻意避开了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有时对这一教学内容,干脆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收场。除了因为有一定难度,不愿教授音乐欣赏课的现象与教材也有关系。新教材中的音乐欣赏曲,大都以管弦乐曲为主,独唱合唱曲为辅,这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它们是有很大难度的,更别说去表现它的情感,延伸它的内涵了。对于我们音乐教师来说,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是单指知识获得,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发展或进步是教学有效或无效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提出: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  相似文献   
5.
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孩子们的一种娱乐活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以情动情,乐在其中;以情感人。美在其中;少儿舞蹈教育,必须“以情动情”,以情才能感人,然后才能“乐在其中”,“美在其中”,舞蹈的情不是单纯用在外表上的,而是用感情发展动作的。  相似文献   
6.
沈丽芳 《现代语文》2014,(3):145-146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固有特点决定了与思维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思维的纯度、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读的纯度、广度和深度。阅读中所涉及到的涵泳、品味、提炼、概括和感悟必然要由足够强大的思维力支撑,才能有效实现。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举足轻重。那么怎样展开呢?以下以苏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材必修三第二专题《老王》一课的阅读为例。  相似文献   
7.
8.
叶圣陶先生讲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略读课文真正的意图,不只在阅读任务的完成,主要在阅读能力的训练。而略读课文的词语教学,我们不能只简单地以词解词,应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以词语为切入点,自主地朗读、理解、感悟,加深对文本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生化学作业的有效性是当前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的现状分析出发,深入剖析了初中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和问题,阐述了初中化学作业的类型和特点,并提出了提高初中生化学作业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案例。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设计多种类型的化学作业、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利用现代化学技术手段和及时反馈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双减”政策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说理是议论文的灵魂,那么语言则是其血肉。灵肉不可分也。议论文拿不到高分,主要原因有:一是说理不深刻,立意不高不新;二是语言没有特色,文字味同嚼蜡。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因为词汇积累贫乏、语言运用笨拙或表达技巧不高等问题,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